骨關節炎疾病形式有幾種?
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后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常于晨間發生,稍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癥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癥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癥狀和X線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癥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于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并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后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癥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于中年后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癥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后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 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癥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于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后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
(四)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于50歲以上,男多于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后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于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責任編輯:嚴曉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