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骨腫瘤臨床X線表現與診斷
良性骨腫瘤以骨軟骨瘤、骨囊及骨巨細胞最常見。
1。骨軟骨瘤 骨軟骨瘤是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系由不同成分的骨、軟骨和纖維組織構成。大都附在長骨干骺端的表面,又稱孤立性骨軟骨瘤或孤立性外生骨疣。只發生于軟骨化骨的骨骼,多見于少年和童年、好發于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也可見于骨盆和肩胛骨。腫瘤生長慢,成年時停止生長。臨床上除腫塊外,一般無癥狀,偶可惡變,成為軟骨肉瘤。多發性骨軟骨瘤,雖表現與本病相似,但屬于遺傳性疾病。
骨軟骨瘤X線表現特殊,易于診斷。生長于長骨者起于干骺端,鄰近骺線,骨性腫塊向外突起,生長方向常背向骨骺。瘤體內含骨松質或骨密質,也可混合存在。外緣為與正常骨皮質延續的一層薄的骨皮質。頂部有一層軟骨覆蓋,如不鈣化則不顯影。軟骨鈣化,則呈不規則形斑片狀致密影。腫瘤可以細蒂或廣基與骨相連。發生于肩胛骨或骨盆者形狀不整,多呈菜花狀。腫瘤較大可壓迫鄰近骨骼,而造成邊緣整齊的壓跡,甚至引起畸形和骨發育障礙。
2。骨囊腫 骨囊腫為單發性病變,好發于青少年,多發于長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一般無癥狀,多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發現。由于長骨縱向生長,故囊腫多偏于骨干中部。囊內含棕色液體。外被一層纖維包模,在骨松質內包膜周圍為邊緣整齊的薄層骨壁。
骨囊腫的X線表現為卵圓形或圓形、邊界清楚的透明區,有時呈多囊狀,但病變內無骨隔,只有橫行的骨嵴。囊腫沿長骨縱軸發展,有時呈膨脹性破壞,骨皮質變為薄層骨殼,邊緣規則,無骨膜增生。
骨囊腫易發生骨折,小囊腫可因骨折后形成骨痂而自行消失,大的囊腫也可變小。
3。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起于骨骼非成骨性結締組織的骨腫瘤。由于腫瘤的主要組成細胞類似破骨細胞,故有人稱之為破骨細胞瘤。腫瘤局部破壞較大,有良性、生長活躍與惡性之分,故需重視。
腫瘤質軟而脆,似肉芽組織,富含血管,易出血,有時有囊性變,內含粘液或血液。良性者鄰近腫瘤的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可穿破骨殼而長入軟組織中。腫瘤組織可突破骨皮質形成腫塊。
骨巨細胞瘤以20~40歲為常見,好發于四肢長骨,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壓痛。較大腫瘤可有局部皮膚發熱和靜脈曲張。
長骨巨細胞瘤的X線表現多較典型,常侵犯骨端,癥變直達骨性關節面下。多數為偏側性破壞,邊界清楚。瘤區X線表現可有兩種類型,較多的病例破壞區內可有數量不等、比較纖細的骨嵴。X線上可見似有分隔成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稱為分房型。少數病例破壞區內無骨嵴,表現為單一的骨質破壞,稱為溶骨型。病變局部骨骼常呈偏側性膨大,骨皮質變薄,腫瘤明顯膨脹時,周圍只留一薄層骨性包殼。腫瘤內無鈣化或骨化致密影,鄰近無反應性骨膜增生。邊緣亦無骨硬化帶,如不并發骨折也不出現骨膜增生。破壞區骨性包殼不完整,并于周圍軟組織中出現腫塊者表示腫瘤生長活躍。腫瘤邊緣出現篩孔狀和蟲蝕狀骨破壞,骨嵴殘缺紊亂。侵犯軟組織出現明確腫塊者,則提示為惡性骨巨細胞瘤。腫瘤一般不穿破關節軟骨,但偶可發生,甚至越過關節侵犯鄰近骨骼。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