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癥的病因有哪些?
跟痛癥是足跟部周圍疼痛疾病的總稱,好發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諸病源候論》述:“夫勞傷之人,腎氣虛損,而腎主腰腳。”說明勞累過度、腎氣不足可引起腰腳痛。足跟部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部分,從解剖上看,足跟下部皮膚是人體中最厚的皮膚,皮下脂肪致密而發達,又稱脂肪墊。在脂肪墊與跟骨之間有滑膜變存在,足底膀膜及趾短屈肌附著于跟骨內側結節前方,而跟腿呈扇狀附著在跟骨結節的后上方。
此外,足的縱弓是由跟、距、舟骨及第1楔骨和第155骨組成。而維持縱弓的足底服膜,起自跟骨結節向前伸展,沿躍骨底面附著于5個足趾的脂肪墊。再止于趾骨骨膜上,它們的關系有如弓與弦,在正常步態中要承受歷趾關節背屈、趾短屈肌收縮、體重下壓之力,且均將集中于跟骨結節上。上述的各種解剖結構和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機體素質的下降,長期慢性的勞損以及某些持久的站立、行走的刺激,均可發生跟骨周圍的痛癥。
跟痛癥的病因有哪些?
跟痛癥因氣滯血瘀,足跟筋脈失養,經脈淤阻,從而不榮則痛,不通則痛;又因年老體衰,病久不治,正氣輕虧,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足跟筋骨失卻儒養,經脈不通;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寒濕凝滯氣血。損傷陽氣,陽氣虛損,氣血無以溫照鼓動,血行不暢,滯于經絡,故筋骨疼痛,腫脹屈伸不利。
足跟部的皮膚厚,且有待殊的脂肪墊,以緩沖壓力,減輕震動。脂肪墊是由許多自真皮伸展至跟名下面的纖維隔,形成許多小房,每個小房又斜行及螺旋排列之纖維帶所加強,小房和充滿有特殊彈性的脂肪組織以抵抗壓力G在壓力下,小房形狀改變,但其內容不改變,壓力解除后,又恢復原來形狀。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