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類風濕病的6大治療誤區 如何正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臨床中一種十分多見的風濕病,常會導致關節變形、致殘。此病與遺傳、環境、感染都有關系。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患者在關注它的引發原因治療方法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很多它的常見誤區。那么,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呢?類風濕關節炎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呢?
長期使用止痛藥? 警惕類風濕病的6大治療誤區
1、求“根治”心切,聽信一些言過其實的宣傳和小廣告
以為本病可以短期內根治,四處亂投醫,導致誤診誤治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我科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患者都有著誤診、誤治的求醫經歷,有的甚至延誤了十余年,導致關節殘疾。
2、長期使用止痛藥
有些人至今還錯誤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癥”,沒有治療方法,對治療悲觀失望,沒有信心,自己到藥店隨便買點止痛藥吃上,止止痛就算了,有時還任意加大劑量,這是錯誤的。很多止痛藥雖能緩解關節痛和腫,但治標不治本,不能阻止關節破壞和變形。
3、用激素就能好
糖皮質激素由于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消炎止痛作用很強,且很快生效,因此常被亂用。不少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吃或打一針就不疼了,也能吃飯了,人也變胖了,就是不能停,好像“成癮”一樣。其實長期服用激素除了發胖,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進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用激素,應遵醫囑。
4、不重視綜合治療
不考慮個體差異,忽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這樣的治療時無效治療。
5、不注意用藥安全
不正確選擇藥物,掌握不好藥物的計量、療程,不及時監測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6、自選風濕藥
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徹底根治,不少風濕病患者久病成醫,經常自己選購藥物。這些藥物的組成僅僅是地塞米松(一種不宜長期服用的長效激素)、消炎痛和維生素。而說明書上卻寫著“本品全部由草藥配方和維生素構成”,是風濕病的特效藥。確實,患者在服藥的早期感覺有止痛效果,但這些藥物不可能真正緩解病情,長期使用關節照樣會變形,且可能帶來胃腸損害、骨質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應。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及時治療很關鍵,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免疫治療等等,一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是十分好的。
如何正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1、藥物治療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金制劑、青霉胺、氯喹、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劑、氨甲蝶呤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
2、外科治療
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手指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手指類風濕性關節炎后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3、物理治療
手指類風濕性關節炎目的在于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采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后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松弛肌肉痙攣。
4、免疫凈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藥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采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藥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責任編輯:林宗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同房后腰痛且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什么是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
2024-10-21兩膝關節隱痛的原因及應對方法是什么?
2024-10-21鳩江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滑膜炎犯了走路不能屈伸與中午喝酒有關
2024-10-21港口地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夏天補鈣是否存在吸收不佳的情況?
2024-10-21東山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
熱門文章
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關節疼起來真要命 當心得了這個病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