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習慣性脫位青睞年輕者 盡早手術修復可預防
23歲的青青(化名)是一名大三學生,某日在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時,突然感覺到左肩疼痛難忍,胳膊不聽使喚,同學們當場將青青送進醫院,醫生診斷為肩關節脫臼,做了個手法復位,青青立即就活動自如了,因而,青青并未當一回事,哪曾想到,之后青青的胳膊脫臼次數愈加頻繁,只要右肩活動幅度稍微大就會中招。前幾日,為了拿到放置在頂層的行李箱,青青踮起腳尖、伸高雙手,卻不料“咔嚓”一聲,整個左臂再次從肩膀上“掉”下來。其實,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楊睿主任醫師介紹,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非常常見的,占全部關節脫位的近一半,尤其是年輕人,一旦發生了第一次的肩關節脫位,即使很好的復位后,也很容易發生第二次、第三次……轉變為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專業的叫法是復發性肩關節脫位。
楊睿主任醫師指出,暑期期間,慣性肩關節脫位在中學生、大學生發病率特別高。那么,肩關節習慣性脫位這種壞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呢?這種壞習慣的養成,可謂一半天災,一半人禍 。
說其為天災,也就是先天解剖因素,主要是因為肩關節是人體很特殊的一個關節,狹義的肩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盂組成。由于肱骨頭直徑遠大于肩胛盂,且肩胛盂窩非常淺,盂肱關節就像海豹用鼻子頂著的球一樣,鼻子小(肩胛盂面積小),球卻很大(肱骨頭很大)這樣的關節結構使得肩關節處于非常不穩定的狀態,當周圍結構松弛或發生外傷時肩關節容易發生脫位。
說其為人禍,是指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于肩關節脫位常常發生在接觸性運動過程中,如足球、籃球、柔道、摔跤等,另外在交通事故中也很常見。尤其是一些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的患者,當其肩關節處于某個特定的位置就會誘發脫位,如籃球的“投籃”、排球的“扣殺”、網球的“發球”,仰泳的劃水動作等;也有在乘公共汽車,手拉扶桿遇到急剎車時發生脫位;睡覺肌肉放松是脫位的也有。“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嚴重影響了患肢的功能,極大地干擾了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少患者因畏懼發生脫位而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不敢運動,更不敢將手舉過頭。
年齡越小越易肩關節習慣性脫位?
在年齡低于20歲的患者中,其肩關節脫位復發率高達90%以上。 究其原因,年輕患者發生肩關節脫位所需暴力更大,對肩關節破壞性大,往往導致肩關節穩定結構受到嚴重損傷;另外年輕患者酷愛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往往較為激烈,自我控制和保護的意識不強,導致肩關節脫位的幾率增高;最后,有些特殊人群,如體操運動員、游泳運動員、網球運動員等因肩關節活動的特別需要,關節韌帶結構為適應其功能需求變得更加松弛,而從事的高強度運動使肩關節處于更加不穩定的狀態,這些都導致肩關節脫位后容易復發。
此外,肩關節脫位還有以下幾類情況。肩關節脫位按照脫位后肱骨頭的位置,可以分為前脫位以及后脫位。其中前脫位臨床最為常見,我們上述的習慣性肩關節脫位指的就是前脫位。其中前脫位又可以分為喙突下脫位、盂下脫位、鎖骨下脫位以及胸腔內脫位。
老年人肩關節脫位要注意什么?
研究發現,首次肩關節脫位在40歲以上的患者,其復發率大大降低,僅為10%,但是老年患者由于肩袖肌群往往嚴重退化,易伴發肩袖損傷。因此老年患者肩關節前脫位,經過手法復位后,如果一直殘存肩部疼痛,且逐漸加重,尤其夜間疼痛明顯,同時感覺肩關節上舉無力,強烈建議到醫院做MR檢查,以了解有無肩袖損傷,在讓專業的肩關節醫師指導治療和康復。
如何克服肩關節習慣性脫位這種“壞習慣”?
因為最常見的肩關節前下脫位的罪魁禍首已經確定,就是肩關節內的盂唇和盂肱韌帶符合體損傷,肱骨頭正是從這個薄弱區滑出,而且每次脫位常伴有肱骨頭和關節盂骨質的丟失,造成再發脫位的風險進一步增大,所以,目前國際運動醫學界和肩關節專家都建議,對于年輕的因創傷而導致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應盡早手術修復撕裂的肩關節囊韌帶和盂唇,從而有效預防肩關節習慣性脫位的發生。現在肩關節習慣性脫位的手術治療有“傳統切開手術”和“關節鏡微創手術”。近年來隨著關節鏡技術和手術器械的飛速發展,肩關節鏡下手術修復技術越來越成熟規范,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同時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顯著優勢。對于骨質磨損多的情況,仍然有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包括喙突轉移等,均能達到穩定關節防止脫位的效果。
專家簡介:
楊睿,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特約出診專家。中華醫學會關節鏡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常委兼秘書及上肢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及上肢學組副組長,《骨科在線》運動醫學副編委。
擅長肩、肘、腕、膝、踝、髖各個關節的微創治療技術,尤其擅長肩關節鏡微創技術,對肩周炎、肩袖損傷、肩關節習慣性脫位及盂唇損傷、網球肘、肱骨近端骨折、肱骨頭壞死、肘關節僵硬等各類關節韌帶損傷、軟骨損傷等疾患診治經驗豐富。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林宗可 通訊員:林偉吟、劉文琴)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同房后腰痛且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什么是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
2024-10-21兩膝關節隱痛的原因及應對方法是什么?
2024-10-21鳩江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滑膜炎犯了走路不能屈伸與中午喝酒有關
2024-10-21港口地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夏天補鈣是否存在吸收不佳的情況?
2024-10-21東山區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
熱門文章
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關節疼起來真要命 當心得了這個病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