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膽道梗阻,可能大家并不會覺得陌生。在臨床上,膽道梗阻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發生于患者的膽道內,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內容物通過障礙。當患者出現急性膽道梗阻時,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很可能會危及生命。
所幸的是,膽道梗阻雖然惱人,但是也能被治愈。至于哪種治療方式更好,家庭醫生在線特別邀請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郭文來為大家做進一步的解答。
膽道梗阻治療方式雖多 但存在局限
膽道梗阻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ERCP或者PTCD支架植入影流術等三種。其中,ERCP是內鏡下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PTCD是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郭文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ERCP是一項對操作技術要求很高的內鏡手術,即便是操作經驗非常豐富的內鏡醫生也存在5%-10%的失敗率。”
當ERCP不能成功時,往往需要PTCD進行補救。不過,ERCP和PTCD這兩種治療的方式都具有較高的并發癥。郭文指出,“比如PTCD手術常常會造成膽道的出血、肝臟的出血、膽汁的外漏、膽管炎以及氣胸等。另外,由于PTCD屬于非生理性的引流,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攜帶外引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PTCD還存在諸多禁忌癥,應用起來十分受限。”
超聲內鏡引導下引流可作為部分患者的治療首選
考慮到以上兩種治療方式的局限,一種新的內鏡治療方式應運而生,即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引流術。它可以幫助患者疏通膽道梗阻,及早恢復膽道健康,是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從治療的優勢上來說,郭文介紹,“首先,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引流術對血管的損傷幾率小,不受腹水的干擾,可一次性完成引流;而且這種治療方式可避免支架經過肝臟腫瘤區域,保持支架的長時間通暢;此外,其手術時間相對較短,患者術后也可以避免ERCP術后胰腺炎的發生率。”
“所以對于術后重建的病人、下段的膽管梗阻的病人來說,超聲內鏡引導下引流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手段。”不過,她也提醒,由于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引流術是一項非自然腔道的引流,所以它也存在技術難度較大,住院費用相對較高的缺點。
膽道梗阻患者在進行術式選擇時,郭文建議還需根據自身的解剖結構選擇對應的手術方式,如肝內膽管擴張的病人,首選左肝管胃吻合的方式;肝內膽管不擴張的病人,可以選擇穿刺肝外的膽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