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穿山甲 專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可存在多個中間宿主
從小,我們的父母、老師都跟我們說要勤洗手,這是為了防止“病從口入”。然而,并不是我們注意衛生,就能夠切斷“病從口入”這個源頭,很多時候反而是我們主動將這個“病”吃進去。
野味,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存在很大的誘惑。但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都可能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如果子貍、蝙蝠、竹鼠、獾等,都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
然而野生動物真的比家養的動物更補嗎?為何那么多人為了“嘗鮮”趨之若鶩?
對此,不管是醫生還是營養學家,都表示:吃野味,并不會有多滋補,反而很容易吃出病來。因為野生動物上市不會經過檢驗檢疫,因此我們無法得知自己所吃的這些動物,身上究竟是否攜帶潛在的病原體、病毒,或者是各種寄生蟲。因此,對于食用野味的人,甚至是宰殺、烹飪的人,都存在較大的風險。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會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的,純天然的就是最好的”。這種觀念的存在,也足夠讓他們對野味趨之若鶩。實際上,現代工業水平如此發達,規范的生產流程才能保證產品足夠安全可靠。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在前期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對中間宿主的研究提到竹鼠、果子貍等。
在2月7日的發布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對媒體介紹,SARS病毒源頭是來自蝙蝠,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源頭目前認為也是蝙蝠。武漢疫情暴發在冬季,中華菊頭蝠冬季在山洞里冬眠,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微乎其微,需要一個中間宿主,連接蝙蝠和人。
目前研究表明,蝙蝠、果子貍等野生動物本身就會攜帶病毒。只不過這些病毒有時候不感染人,或者是感染人的毒性沒那么強。但是病毒會變異,如果突變能夠感染人或成為高致病性病毒,就可能感染人使人致病。
因此,拒絕“病從口入”,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對生命負責。如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未結束,希望也能夠讓大家吸取足夠的教訓,不要再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再釀下大錯。不管是蝙蝠,還是穿山甲,不要再吃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生鮮等,不要為了“嘗鮮”而冒險。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反復發燒頭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0利巴韋林注射液對胎兒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0懷孕 40 天感冒發燒該如何處理
2024-10-20懷孕 6 個多月用了炎琥寧該如何處理
2024-10-20貴南縣治療肺炎哪家醫院比較好?
2024-10-20咳嗽一直不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0治療風疹選擇哪家醫院好
2024-10-20端州治療哮喘哪家醫院更專業?
2024-10-20
熱門文章
小孩子咳嗽怎么辦?這些止咳小妙招值得收藏!
2024-10-22緩解咳嗽的水果有哪些
2024-10-22咳嗽能吃黃桃罐頭嗎?
2024-10-21電子煙有危害嗎?一文解讀電子煙的真相
2024-10-21高原反應后服用的藥,你選對了嗎?
2024-10-18新冠感染發燒多少度
2024-10-16流感高發季,你知道該用哪些藥嗎?
2024-10-16流感傳播的主要途徑詳解
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