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肺綜合征?
肝肺綜合征 肺和肝臟任意一個器官功能受損都會改變這種穩定狀態,并影響另一器官。肝功能紊亂導致的門脈高壓(肝硬化性的或非肝硬化性的)會形成高血流、高動力循環狀態、縮血管物質和擴血管物質以及肝臟代謝或合成的其它一些物質之間失衡,對肺的影響即可導致肝肺綜合征(hepattopulmonary syndrome;HPS)的形成。 1884年由Fluckiger首先報道了一名37歲的肝硬化婦女,同時合并有紫紺、杵狀指。此后不斷有學者報道類似病例,“……
查看詳情
肝肺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肝肺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一)肺內血管擴張機制 1.肺內擴血管物質與縮血管物質比例失衡 HPS時肺內血管擴張(intrapulmonary vascular dilatation;IPVD)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推測各種慢性肝臟疾病時由于門-體分流或肝細胞功能受損,某些血管活性物質在肝臟滅活減少或產生增多,通過血循環到達肺,肺內擴血管物質與縮血管物質之間比例失衡,或肺血管對某種正常濃度的血管活性物質的敏感性發生改變,都是IPVD發生的可能機制。 ET和……
查看詳情
肝肺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肝肺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一)血氣分析 低氧血癥是HPS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血氣分析是必需的檢查。排除了原發心肺疾病的肝病患者如有PaO2降低則提示HPS。由于過度通氣和高動力循環,只檢測肝臟疾病患者的PaO2可能會低估其血氧異常的程度,因此,A-aDO2可能對于描述氧含量異常更準確,因為它包含了部分動脈壓力中的PaCO2的測定,在過度通氣狀態下PaCO2是下降的。Krowka等認為在室內常氧條件下,肺泡-動脈氧分壓差20mmHg和PaO270mm……
查看詳情
關于肝肺綜合征的病理學
肝肺綜合征的病理學 有關HPS肺組織病理改變的研究,最早由Rydell和Hoffbauer等采用血管鑄型方法觀察尸檢肺組織發現,前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均擴張,擴張范圍從15-500μm不等,而正常肺毛細血管直徑為8-15μm,同時有明顯的動靜脈交通形成,這種動靜脈交通既可見于近肺門處的大動脈與大靜脈之間,也可見于肺外周血管床。Berthlot和Davia等報道,除發現有前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和動靜脈交通外,胸膜及胸膜下可見許多動脈病,這些……
查看詳情
肝肺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肝肺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一)基礎肝臟疾病的表現 肝臟疾病的癥狀和體征如腹水、胃腸道出血、肝功能異常、肝脾腫大、黃疸等。急性和慢性肝臟疾病如肝硬化特別是不明原因的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都可出現HPS。非硬化性門脈高壓患者也可出現HPS,Binay等報道下腔靜脈阻塞而肝功能正常并發HPS的患者,經球囊腔靜脈成形術后不僅肝臟血液流出受阻明顯緩解,而且呼吸困難、紫紺和降低的PaO2在兩周內……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