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頻率減少,一周內大便次數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糞便量少且干結時稱為便秘。但有少數人平素一貫是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狀正常,此種情況不應認為是便秘。健康人的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如對一組健康人調查結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約占60%,一天幾次者30%,幾天1次者10%。因此,對有無便秘必須根據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判斷。對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變為2天以上或更長時間始大便1次時,應視為便秘。對便秘患者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尋找發生便秘的原因。那么,功能性便秘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實驗室檢查
糞便檢查,應觀察便秘者排出糞便的形態及有無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腸性便秘為大塊質硬的糞便,由于常伴直腸炎癥及肛門損傷,糞便常有黏液及少量血液黏附。中老年患者經常出現少量血液時,應特別注意大腸癌。結腸痙攣性便秘者,糞便堅硬呈塊粒狀如羊糞。腸易激綜合征者常排出多量的黏液,但黏液中極少有紅細胞、白細胞。
輔助檢查
體格檢查
必須按診斷學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體格檢查。既不可認為便秘是小毛病而馬虎對待,以致遺漏重要病變,也不要把便秘的診斷視為難題,動輒使用復雜檢查手段,而忽視了一般常規檢查,使本來可以較容易發現的病變不能及時發現。但是,對多數慢性便秘患者來說,由于病程很長,過去所作的檢查也很多,腹部體征常不很明顯。
視診
有無肛裂、瘺口、痔脫垂、肛周炎癥、血跡等。囑患者作排便動作,有會陰下降者可見盆底以肛門為中心明顯向下突出;再囑收縮肛門,盆底支配神經嚴重受損者,收縮能力減弱或消失。
直腸指檢
應仔細觀察有無外痔、肛裂及肛瘺等病變,觸診時需注意有無內痔,肛門括約肌有無痙攣、直腸壁是否光滑,有無潰瘍或新生物等。切忌粗暴,應充分潤滑指診指及患者肛門,以使檢查無痛,盡量減少對肛管直腸生理狀態的干擾。正常肛管可容一指通過,張力中等,囑患者作排便動作時外括約肌、盆底肌可明顯放松。若肛管張力增高,提示肛管附近可能有刺激性病變。如肛管不能通過一指,則肛管有器質性狹窄,常見于低位腫瘤、肛管手術后或不當的硬化劑注射后疤痕形成。部分患者直腸壺腹中可捫及堅硬糞塊。若直腸中潴留大量糞便而并無便意,提示直腸無力。直腸前突患者在排便動作時,可在括約肌上、恥骨聯合下方捫及袋狀薄弱區。直腸內套疊患者,直腸壁松弛,指診時直腸內有粘膜堆積的感覺,偶然也可捫及套疊之腸壁。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患者,囑排便時可明顯感覺到盆底肌、恥骨直腸肌、外括約肌各部均不松弛;病情嚴重者,肛直環明顯肥大增厚、僵硬、活動度減弱,肛管張力增高,并有明顯疼痛。用指診之食指壓迫直腸壺得各方向以檢查盆底感覺功能(即直腸感覺功能),可粗略估計感覺功能受損的程度。
肛門鏡檢查
內痔、低位直腸腫塊均可窺及。當直腸粘膜有充知水種、糜爛而難以用一般炎癥解釋時,應考慮直腸內套疊的可能性。若如有來源不明的血跡,尤為陳舊血跡,應警惕上方腫瘤的可能。
X線鋇劑灌腸檢查及腹部平片
X線鋇劑灌腸檢查對結腸、直腸腫瘤、結腸狹窄或痙攣、巨結腸等病變的診斷有較大幫助,對結腸的運動功能(蠕動)也可有較全面的了解。X線腹部平片如發現多個階梯狀液平,則對腸梗阻的診斷有重要幫助。
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對引起便秘的各種結腸病變,如結腸、直腸癌,腸腔內息肉等器質性腸腔狹窄等病變的診斷有極大的幫助,結合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獲得確診。
糞便檢查
檢查者應爭取對患者一次排出的糞便作目測,粗略估計其重量,觀察其物理性狀。干硬、板粟狀的糞塊提示激惹綜合征。還應進行大便常規及隱血檢查。
血生化檢查
主要針對可導致便秘的內分泌、代謝性因素進行檢查。近年來,胃腸道激素與便秘的關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國外學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結論尚未明確,國內這方面的工作還做得較少。
鋇灌腸
是診斷結腸器質性病變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發現冗長結腸、結腸增寬。如在側位片上,骨盆入口處乙直腸寬度超過6.5cm,可認為異常。
內窺鏡檢查
主要目的是排除腫瘤性病變。長期灌腸,尤其是用肥皂水灌腸者,可見結腸粘膜水腫、血管紋理不清。長期服用蒽醌類瀉劑者,可見粘膜黑變,其顏色從淺褐色至黑色不等。
結腸轉動功能檢查
系利用不透X線標志物,口服后定時拍攝腹部平片,追蹤標志物的結腸運行中的情況,為判斷結腸內容物運行速度及受阻部位后一種方法。
肛腸動力學檢查
利用壓力測定裝置,檢查內外括約肌、盆底、直腸功能狀態及它們之間的協調情況,對判斷便秘與上述結構的功能失常是否有關有重要意義。
盆底肌電圖檢查
應用電生理技術,檢查盆底肌,恥骨直腸肌、外括約肌等橫紋肌的功能狀態,及其支配神經的功能狀態。由于該項技術對檢查者的要求較高,檢查結果亦較難判斷,所以目前僅用于觀察模擬排便時盆底的橫紋肌有無反常放電的情況。使用針電極者,因系創傷性檢查,易誘發保護性放射而造成假陽性,尤在同時使用多根針電極時,經驗不足者常判斷失誤,應引起注意。
排糞造影檢查
將鋇劑注入直腸、結腸(有進還可口服鋇劑以觀察小腸)后,患者坐在易透X線的便器上,在患者排便的過程中,多次攝片或錄像,以觀察肛管、直腸的影像學改變。檢查者應親自閱片,結合臨床資料與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不能僅憑影像資料診斷。
組織學檢查
疑為先天性巨結腸時,應進行活檢。過去常在齒上方2~3cm取材,但有人認為取材以在齒線以上1~1.5cm為好,因過高部位的取材可能遺漏“超短段巨結腸”。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痔速寧片應在飯前還是飯后服用?
2024-10-24大便和小便帶血伴疼痛如何治療?
2024-10-24外痔能否使用卡波姆凝膠痔瘡專用藥?有
2024-10-24得了三年痔瘡,有何神奇藥物能治療?
2024-10-24痔瘡有哪些可行的治療方法
2024-10-24使用栓劑治療痔瘡效果及副作用如何
2024-10-24麝香痔瘡膏含激素嗎,能否用于面部?
2024-10-24女性使用含麝香的痔瘡膏有無不良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