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便秘輪流警惕結腸癌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有5人死于癌癥,人們一生中患癌概率為22%。這其中,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40歲至6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發病原因與遺傳、結腸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癥性病變、少纖維、高脂肪飲食習慣等都有一定關系。結腸癌起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較慢,出現明顯的癥狀時大多已到中晚期,死亡率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國惡性腫瘤第三位。結腸癌原本是歐美高發的疾病,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結腸癌發病率也在走高。在他接診的患者中,最小的才24歲。很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結直腸癌須及早治療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針對結直腸癌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早治療。結腸是介于盲腸和直腸之間的部分大腸,結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貯存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
結腸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而50%左右的人會發生肝轉移。結腸癌的臨床表現隨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類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結腸癌患者在臨床上可毫無癥狀,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病灶的不斷增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結腸癌的常見癥狀,諸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和粘液、腹痛、腹瀉或便秘、腸梗阻以及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貧血等癥狀。其中便血及腹瀉和便秘的交替發生癥狀比較典型。
在臨床上被確診的結腸癌患者中,有60%的人曾患有結腸炎,結腸癌在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建議市民(尤其是患有結腸炎經常腹瀉的人)35歲起就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結腸癌生長很慢,早期癥狀通過腸鏡通常可以檢查出,不用手術就能治愈。
專家提醒,在結腸癌發生轉移之前會有相關的消化道癥狀,如交替性腹瀉和便秘、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等。如果能夠在結腸癌早期就采取措施,患者的生存時間可以延長。比如李丁老師,從發現到去世,僅僅5個多月。一方面是受年齡和身體影響,很多藥物無法使用,另一方面則就是沒有能夠及時發現。
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查一次
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每年進行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腸鏡和胃鏡等體檢對發現病情很重要,現在一些單位組織的常規體檢,一般沒有腸鏡和胃鏡;同時,腫瘤還是無痛生長,這最能迷惑人的免疫機制,因此,往往要等腫瘤有明顯壓迫性時才會被發現,這時往往已是中晚期。
目前,中國結腸癌發病情況是城市高于農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性比女性增加的還快。專家表示,這些和人們飲食習慣非常相關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
專家提醒,危險度增多的因素是過多的脂肪攝入,過多的熱量攝入。另外,和吸煙、低纖維素飲食也有關系。結腸癌有一種家族性的多發息肉病,這種息肉病的人非常容易得結腸癌。多吃米,多吃蔬菜,多吃一點兒水果,不要無節制地飲食。
結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并能夠治愈的,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應該及早到醫院早期診斷和治療,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息肉取下來。
在癌癥檢查上,對于普通人群而言,可以自己掌握癌癥的早期信號,如逐漸增大的腫塊,經久不愈的潰瘍,短期內體重減輕,大便時間、次數和性狀發生改變等,尤其要引起重視。當發現自己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事實證明,定期篩檢、規律性體檢是早期發現腫瘤的最佳途徑。
(責任編輯:鄭淑真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冰片可用于治療哪些病癥
2024-10-24外痔患者能否用痔根斷片治療?
2024-10-24前列安栓使用時外面膜是否要撕掉再塞肛
2024-10-24化痔靈片服用后感覺很苦,性狀是否改變
2024-10-24痔瘡用化痔栓,其用法是怎樣的?
2024-10-24肛門旁邊長硬包是怎么回事
2024-10-24痔瘡致大便出血伴輕微疼痛,不癢,咋處
2024-10-24哺乳媽媽長痔瘡可用哪些藥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