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怎么辦 大腸息肉的四大病發因素
大腸息肉是常見的肛腸科疾病,大腸息肉的危害有很多,那么引起大腸息肉的因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大腸息肉怎么辦:
從中醫的角度看,結腸息肉病位在結腸,病癥多屬于本虛標實。因此,治療當以清熱利濕,祛瘀散結為主。此外,便血日久氣血不足又宜補益氣血為要,外治有蒂者則應結扎,無蒂者注射硬化劑于基底,使其萎縮脫落,內外調治。常見的中醫外治法如下:
藥物坐浴:對于息肉發生于直腸部位而息肉脫出,有糜爛滲血水的患者,可用薔參15g、蛇床子20g、地膚子15g、土茯苓30g,黃柏15g、蒼術15g,五倍子15g,包袋后水泡外洗30分鐘,然后將息肉納入肛內。
中藥灌腸:對于息肉發生于結腸者,可用烏梅15g、三棱15g、莪術15g、白及12g、石榴皮12g、馬齒覓15g、敗醬草12g、紅藤10g、桂枝10g,每劑濃煎200ml分鐘灌腸,日2次,每次保留40分鐘以上,半月一療程。
大腸息肉的病因:
飲食不當引起:
大腸息肉中癌變率最高的腺瘤發病率和飲食中脂肪攝入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當脂肪攝入超過總熱量的40%,可導致肝臟合成膽固醇和膽汁的增加,從而導致這兩者在結腸腸腔和糞便中的含量升高,從而促進腺瘤的生成。
機械損傷和糞便刺激:
大便中粗渣和異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得處于平衡狀態的腸黏膜受到破壞,或者是細胞的產生增加等原因,最終可形成腸息肉狀突起。
炎癥刺激:
直腸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癥,可以引起腸黏膜上的息肉狀肉芽腫。因為直腸長期炎癥,潰瘍面的中央還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周圍潰瘍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狀。
遺傳原因:
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后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痔血經常出現怎么辦,有何不良影響?
2024-10-24內痔外痔伴肛裂出血是何因及如何應對
2024-10-24高錳酸鉀的作用有哪些
2024-10-24肛門長毛是何原因,會影響健康嗎
2024-10-24直腸息肉的定義及相關知識是什么?
2024-10-24肛裂三聯癥包括哪些癥狀和表現?
2024-10-24每天一次大便正常嗎需治療嗎
2024-10-24上火致痔瘡出血,能吃哪些藥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