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炎的中醫治療
急性腸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穴位注射法、針刺療法、灸法、耳穴貼壓法等。
一、穴位注射法:
取穴:雙側止瀉穴(踝關節背屈90°體位,外踝尖垂直向下赤白肉際交界處即為止瀉穴)。
藥物:鹽酸山莨菪堿注射液2毫升。
操作方法: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規進行,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后,快速進針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得氣后,經回抽無血,將上述藥液緩慢注入,每次每穴注射1毫升。臨證時,可根據病情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同時,可根據脫水程度,輔以補水和電解質。
二、針刺療法:
處方:取穴分為四組,第一組取背部相關節段內的穴位,如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胸椎6-腰椎2的夾脊穴;第二組取腹部相關節段內穴位,如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天樞、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水道等;第三組取位于下肢后內側的穴位,如陰陵泉、太溪、承山、公孫;第四組取位于下肢前外側的穴位,如足三里、上巨虛、內庭。第一組與第三組配合使用;第二組與第四組配合使用。兩種處方交替使用,每次選用雙側10-14個穴位。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選用28-30號毫針。每天針刺2-3次,每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3-5次。
三、灸法:
處方:取穴分為三組,第一組取背部相關節段內的穴位,如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胸椎6-腰椎2的夾脊穴;第二組取腹部相關節段內穴位,如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天樞、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水道等;第三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陰陵泉、太溪、承山、公孫、足三里、上巨虛、內庭。三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每次選雙側10-14個穴位即可,用艾條溫灸,或隔姜灸,每穴灸15分鐘,局部有明顯的溫熱感為宜。中脘、天樞、闕穴20-30分鐘。每日治療2次。
四、耳穴貼壓法:
處方:主穴配穴同時使用,兩側交替。(1)主穴:取一側的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配穴:取另一側的緣中、腦干、神門。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用5mm×5mm的醫用膠布將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選用的耳穴,每穴固定1粒。讓患者每天自行按壓3-5次,每個穴位按壓2-3分鐘,按壓的力量以有明顯的痛感但又不過分強烈為度。隔2-3天更換1次,雙側耳穴交替使用。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如何有效治療痔瘡
2024-10-211 期內痔用藥后反復便血且肛周有小疙
2024-10-21懷孕后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屁眼癢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1懷孕時患上痔瘡應如何處理
2024-10-21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上肛裂?
2024-10-21肛門瘙癢患者應怎樣進行正確護理?
2024-10-21百草化痔膏治療痔的效果究竟如何?
2024-10-21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