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預防保健常識
責任編輯:趙樂樂 家庭醫生在線綜合 2011-7-6
大腸癌是可以預防,大腸癌的預防至少可以有三種辦法:病因學預防(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積極治療癌前疾病(有明確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遺傳學預測和干預治療);積極參加定期的健康身體檢查(普查),都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1、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的關系
所謂“息肉”,是指腸子里(粘膜面)長出的各種隆起物。從醫學上講,這種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種。前一種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腫瘤。后一種息肉不是腫瘤,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變為癌。最容易變癌的是前面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這種腺瘤可以有腹痛、腹瀉、便血,也可以沒有癥狀,直到癌變后才發現。
據觀察,這種病多在20歲左右發生,33歲左右出現癥狀,39歲左右癌變,死亡時平均年齡只有42歲。有研究發現,這種病人中有80%出現“先天性視網膜色素性上皮增生”,作為一種標志,懷疑者可以通過眼睛的檢查(眼底鏡檢查),發現患有該病的線索。由于這種病有家族積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個人確診,其他成員便應進行相關檢查(包括眼底檢查)。
在這類“腺瘤”中,有些合并存在皮膚、肌肉、骨骼或腦腫瘤,有的合并有皮膚和粘膜黑癍(手掌和口唇的色素沉著),有些伴有指甲萎縮、脫發和皮膚黑癍。由于息肉長在腸內,不經過特殊檢查無法確診,但可以通過上述有特征的表現提醒我們去找醫生。
2、血吸蟲病與大腸癌
曾有人發現血吸蟲流行區的大腸癌發病率較高,因而認為這是血吸蟲卵沉積于腸粘膜,通過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引起該處粘膜癌變。還有人發現,腸粘膜的血吸蟲卵沉積部位有早期癌變征象。根據上述這些發現,一些人認為腸道血吸蟲病可以引起大腸癌。
但也有許多資料證明,血吸蟲流行區的大腸癌發病率并不高于其它地區,血吸蟲卵沉積部位發現的癌與非血吸蟲卵沉積部位的癌發生率并沒有明顯差別。
總之,血吸蟲腸病是否可引起大腸癌并無定論,但作為一種腸道慢性刺激物,積極治療血吸蟲病對大腸癌的預防來說還是非常必要的。
3、大腸腫瘤不一定就是大腸癌?
平時我們所說的大腸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兩種。大腸的良性腫瘤也叫“腺瘤”,是大腸腺體(大腸里分泌粘液的組織)的過度增生。這是一種對人體危害不大的良性瘤。但由于它有進一步發展為癌的可能,因此,醫學上叫它為“癌前病變”。一旦發現這種腫瘤,盡管它不是惡性腫瘤,也要積極治療和復查。
4、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大腸癌呢?
腸癌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其次是腹瀉、貧血、腹痛、體重下降等。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據國內病例統計大腸癌的誤診率高達41.5%。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大腸癌的癥狀缺乏了解,延誤了就診時。也有部分病例是因為接診醫生缺乏警惕,疏于認真檢查,把便血誤為痔瘡,把膿血便當作痢疾治療。
有人分析了大腸癌患者從有癥狀到確診的時間是:一個月內確診者僅810%,1-3個月者25%,36個月64.3%。
5、為什么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患者?早期和晚期大腸癌治療結果有什么不同?
因為早期大腸癌常無癥狀;有一些患者出現癥狀(甚至醫生)誤以為是痔瘡、痢疾、闌尾炎和結腸炎。一旦久治不愈,疑是癌癥時疾病已到中、晚期。
早期癌手術(甚至可以在腸鏡下手術)后五年存活率可達90-95%,而晚期癌僅10%。
健康互動聚焦
窺八卦知健康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