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隨著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和飲食結構變化等原因,肥胖癥的患病率在過去30年飛速增長,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2014全球大于18歲人群中超重人數達19億,肥胖人數達6億;肥胖率由1980年男性的5%、女性的8%分別增長為現在的11%和15%。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薛耀明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在較為嚴重的肥胖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上升。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薛耀明
不要小看肥胖癥,它是多種疾病的“發動機”
為什么肥胖癥的人越來越多?“基本原因就是攝入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薛耀明主任表示,現代人追求精細化食物,食物轉變為富含脂肪和糖類而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微量營養素的高熱量食物;其次,由于城市化、交通方式的改變以及更多地采用坐姿的工作等導致體力活動不斷減少,當消耗跟不上吸收,人自然而然就發胖了。
可不要以為肥胖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肥胖癥可以導致一系列并發癥或者相關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高尿酸、高血脂等等,所以肥胖是很多疾病的“發動機”。
薛耀明主任表示,根據我國人群大規模的測量數據匯總分析,BMI指數與相關疾病患病率的關系是:與正常體重的人(BMI 18.5~23.9kg/m2)相比,BMI≥24kg/m2的人患高血壓風險增加3~4倍,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3倍,患有2項及2項以上危險因素(即血壓高、血糖高、血清總膽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的風險增加3~4倍。而BMI≥28kg/m2的人中90%以上都患有上述疾病。
肥胖與2型糖尿病關系密切 手術治療不是人人都合適
在肥胖引起的相關疾病中,2型糖尿病在肥胖患者中尤為常見,有數據顯示,在我國,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率是12.8%,而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率為18.5%。
薛耀明主任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人一旦肥胖,隨之而來的就是體重或腰圍增加,這就會造成胰島素抵抗,而這個胰島素抵抗就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關鍵因素,所以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幾率也高。”
近年來,糖尿病的肥胖癥患者治療都用到了腹腔鏡胃旁路手術,但是薛耀明主任表示,這種手術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只有當飲食、運動、藥物都控制不住的時候才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腹腔鏡胃旁路手術曠置了遠端胃大部、十二指腸和部分空腸,從而達到限制胃容量和減少營養吸收的目的,使腸-胰島軸功能恢復正常。隨訪5年,2型糖尿病緩解率為83%。但是該手術操作較為復雜,不僅創傷大、并發癥發生率高,而且在術后需要進行營養物質監測和補充。在中國,胃部疾病尤其是胃癌高危人群較多,在進行了胃旁路術后就無法行胃鏡檢查,對殘胃癌的診斷不利。”
減重是肥胖癥患者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薛耀明主任表示,減輕體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肥胖癥患者進行減重治療則可有效預防糖尿病。對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合并代謝綜合征及糖尿病前期,減重10%,就可以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而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減重3%~5%,即能讓血糖、HbA1C、血壓和甘油三酯顯著降低。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減重越多獲益越大。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嘉琳 通訊員:李曉姍 黃燕)
近年來,肥胖患者的人數日益增多,據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詳細>>
在以前,很多老人家都喜歡講:“吃得是福。”但是隨著科學越來越發達,肥胖的危害越來越為人所知,這句話出場的幾率也就大大降低了。最近根據新加……詳細>>
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肥胖人數超1億,其中1200萬屬于重度肥胖,已高居全球榜首,其危害日漸顯現: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非酒精性脂肪肝……詳細>>
近年來,兒童和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人數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而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大原因就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肥胖兒童。詳細>>
眾所周知,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其原因是因為肥胖人群較容易合并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而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