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疾病描述:
每天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每天發微博10條以上,至少上1-3次,經常無緣由地反復刷新微博。每天持續微博6小時,時長3個月,即為患上微博病。
癥狀一:微博單相思
病狀:從每天早晨起床的那一刻就陸陸續續地發布微博,每天能發10多條,早晨七點開車堵了,會發微博抱怨一下;工作閑暇之余拍幾張自戀照秀一下自己;轉發幾條冷笑話;轉發名人某句話;午休后突發奇想,想吃某種零食了;連上廁所看到小廣告都要拍下來……擁有數千名粉絲也是辛苦所得。因為有很多朋友關注,所以就有了發的動力。不過,有時候,如果發的消息沒有人轉發或者評論,又會覺得很沮喪……
專家號脈:寫一條很好的“推”或者更新了你的Facebook狀態會讓你情緒不錯,但是如果沒有任何人回復、響應或者轉發,你的好情緒會消失的。這種無響應的微博之愛,或者可以說是孤芳自賞,就像是你周五的晚上守在電話機旁,等待著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電話給你。現在,你就在微博上不停地刷新界面,哀嘆“為什么沒人理我?”這種情緒只能被它的對立面所抵消,這種對立的情緒通常是“有人轉發我的消息了!他們喜歡我!他們真的喜歡我!”
癥狀二:更新強迫癥
病狀:自建博以來,網友“bingo200”每天平均瀏覽微博的時間就超過了10小時,成了名副其實的“微博控”。甚至在乘車、開會時都在用手機關注微博,不斷刷屏、對于遺漏信息的焦慮深到不惜花費數小時來瀏覽,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幾條非常有用的、不容忽視的信息。
專家號脈:為了發現每個人在說什么做什么,你會持續地檢查微博中的新鮮事。并且,你會上下翻頁到你上一次檢查的新鮮事,以保證你沒有錯過什么重要的消息。 比如,當你的鼠標放在了頁面的底部,你會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去向上滾動頁面,查看最新的動態。
癥狀三:慣性評論剎不住
病狀:“在微博也不想暴露太多隱私,更不大涉及工作,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加關注的有好多同事,”網友“天天樂呵”說,轉別人的帖子并評論,成了不用動太多腦筋的選擇。“有時候就是出于一種慣性,羅志祥抱了一只可愛的小狗拍了照片,就是上去評價一句,好可愛啊,諸如此類……”
專家號脈:你感覺有義務去對于其他人的狀態更新、微博或者博客添加一些毫無意義的評論,比如 “我同意!”“我喜歡!”你這么做,只是為了讓別人感覺到你關心他們,或者你在尋求別人對你的關注。這種心理狀態的受害者通常是青少年,但也發現了來自更年長用戶的案例。這些受害用戶快速地追蹤并評論其他人的幾乎所有的信息。最嚴重的受害者甚至會評論那些與他們不相關的名人甚至組織的狀態更新。
微博一天
吃喝拉撒睡都要微博一下
7點 起床,拉開窗簾用Iphone拍一張陽光透過白紗窗灑下的剪影,上傳微博,向大家道早安。
7點半 拍下一碗熱湯面,給自己加油,美好的一天從此開始。
8點 上班途中堵車,微博上發牢騷,引發許多同狀況留言和繞道建議。
8點半-12點 緊張工作,沒忘記大概每十分鐘刷新一次微博界面。
12點-14點半 秀一秀午餐,想聯絡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懶得打手機找QQ,在微博里隨便@一下,5分鐘后,她回復了。
14點半-18點 明星們的微博開始更新了,開始搶沙發。
18點-20點 交通晚高峰,堵車、晚餐是絕對話題,公交車上狂拍狂轉狂發評論。
20點-23點半 民生、哲學、天下大勢,有深度的話題在此刻進行討論。
23點半 入睡前,在微博上道聲:晚安。
今天你織“圍脖”了嗎?
對于如何才能避免微博成癮,有醫學人士給出了具體的建議,一定要明確自己使用微博是基于何種需要,如果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應盡量少上微博;僅是娛樂需要的,在娛樂消遣達到身心滿足后應停止關注微博。“微博控”一定要把握“度”。醫學專家指出,使用微博要在需求范圍之內,不能因為玩微博擠掉正常休息時間。比如雙休日,下班后就應和朋友出去唱唱歌、聊聊天、喝喝茶選擇其他比較休閑健康的方式放松自己。
(責任編輯: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