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心理健康 必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對于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驕傲,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就會過分的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可以說是家里的小霸王,誰都不能惹。但是,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這種過分的溺愛是非常不正確的,想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么必須要注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教最佳期是12歲以前】
心理撫養比物質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關鍵是教育家長。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這樣的孩子時時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份愛又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為關鍵。可是,現在很多家長不太重視孩子“依戀情感”的發展。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后,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到孩子上學時再接回來,這個孩子和母親可能會有終身的隔閡,而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就很難管教。建議孩子出生時由母親親自撫養,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如果在早年沒有良好的依戀關系,父母又缺乏正確的性格培養,這類孩子到了18歲心理就可能會出現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問題。
【青春期時父親不要離開孩子】
孩子在6歲之前,依戀的對象就應該是母親。讓孩子真正依戀父親,應該是在青春期前后。父母兩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親更多是生活照顧,父親更多是行為榜樣。比如,媽媽換尿布是一對一的,有很多語言的嘮叨和身體的接觸,而保姆換尿布是機械式的。
特別是孩子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的這段時間當中,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積極的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特別是孩子過了十二歲之后,父親一定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畢竟父親是孩子內心中的榜樣,如果父親做的好,那么孩子也會隨之模仿,也會在內心當中建立起父親高大的形象。
(責任編輯:歐家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45 歲女性雄激素低致多種癥狀如何應
2024-10-24調經促孕丸一個月通常服用幾盒為宜
2024-10-24做愛時女方疼痛,之前無此情況,原因何
2024-10-24月經第三天能否檢查女性六項性激素?
2024-10-24停藥后能否再吃優思明及相關事宜
2024-10-24服用惠婷避孕藥,第二片超 12 小時
2024-10-24服用緊急避孕藥后一周出血四天,量不大
2024-10-2427 歲,手淫十二年,戒了能否恢復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睪丸大小不對稱的原因:正常生理差異揭秘
2024-09-30睪丸偏小是怎么回事?
2024-09-27睪丸痛腫大怎么回事?
2024-09-25睪丸切除手術方法詳——從前期準備到術后康復
2024-09-25淺談附睪炎的二三事
2024-09-19怎么讓龜頭敏感度降低?
2024-08-12前列腺炎有什么癥狀和危害
2024-07-25男生毛孔粗大怎么辦?手把手教你改善!
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