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目前,大多數中藥材價格都早已進入下降通道,僅三七、冬蟲夏草等少數品種高位運行,造成一些中醫藥上市公司生產成本壓力增加。
三七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據昆明制藥財務總監汪紹全介紹,今年以來,三七價格漲幅較大,公司主打產品之一血塞通系列就是以三七為原料的,因此三七漲價導致該產品的成本壓力加大。汪紹全表示,對此公司采取了增收節支的措施。
據介紹,三七今年的上漲行情從1月份開始,待春節過后更是勢如破竹,一路震蕩上行,沖破每公斤700元關卡。“三七現今的高價位,已使藥廠和下游企業有些吃不消。”
業內人士指出,除昆明制藥外,國內的三七使用“大戶”還包括中恒集團(梧州制藥)和正處于上市審核中的珍寶島藥業。“今年這幾家公司的銷售增長仍是確定的。”機構研究員預測。且昆明制藥還在計劃擴大產能。
可以說,三七的市場需求剛性較強。“目前三七仍供不應求,年均缺口在2000噸左右,其價格的高位運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崔秀明這樣認為。
在藥材市場上,三七的價格目前可謂是一枝獨秀,已經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隨著包括三七在內的中藥材價格出現較大漲幅,部分中藥材企業不得不限產減虧。
中藥材天地網承建了工信部中藥材產業信息監測預警平臺監測數據顯示,三七(80頭)已經達到580元~600元/公斤,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且上漲勢頭正勁。此外,國家級商品指數“中國·成都中藥材指數”亦顯示,今年以來三七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而此前三七的最高價格出現在2010年3、4月份,彼時三七(80頭)的價格最高為550元/公斤。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單是三七,板藍根、當歸、連翹等中藥材的價格近期也有較大漲幅。另外,今年以來,另一個大幅飆漲的中藥材是冬蟲夏草,其價格漲幅超過50%。同時,隨著即將進入中秋節等時令節日和和第四季度的冬令進補季,冬蟲夏草的市場需求還將猛增,價格仍有望上行。四川地區最大的中成藥普藥生產企業之一、太極集團(6.63,-0.04,-0.60%)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昨日上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旗下的復方黃連素片已經開始限產減虧。
在終端零售市場上,三七的價格亦出現上調。昨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成都走訪發現,德仁堂的三七零售價格已經上調,調價后三七(40頭)和三七(80頭)的價格分別為1.18元/克和0.95元/克。而成都春熙路附近一家藥店的三七(20頭)的零售價格早已達到3.15元/克。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至2009年4月,三七價格相對平穩,三七(80頭)價格在55元~80元/公斤。2009年三七的主產地——云南文山遭受干旱,三七當年減產,其價格自2009年4月開始一路持續走高,于2010年達到5年來最高點,三七(80頭)達到550元/公斤。2010年六七月份,處于高位的三七價格開始有所回落,但到2011年二三月份,云南又遭受了霜凍災害,三七價格再度小幅上升。
分析:產區干旱是主因
“云南連續3年干旱是三七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蔣爾國表示,云南文山是三七主要產地,干旱造成三七減產,產量供不應求。
“連續3年干旱使三七的產量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對三七整個產業鏈深有研究的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長崔秀明在今年2月底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文山三七產量為470萬公斤,需求量卻達到700萬公斤,缺口超過200萬公斤。干旱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一直處于高位。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晞在4月4日發布的 《主要中藥材價格月報(2012年4月)》中稱,目前從產地來看,三七貨源走動依然較快,庫存迅速下降。考慮三七的生長周期為3年,2012年產新季之前三七的產量難有大幅增加,其價格也不會有明顯的大幅回落,預計延續高位震蕩之勢。
此外,蔣爾國稱,2006年~2007年三七的價格非常低,許多藥農因虧棄種,種植面積驟減,此后價格回升,藥農擴大種植,但三七有一個生長周期,產能不能短時間恢復。
現在價格處在高位的三七的背后,是否仍有囤貨炒作者的身影?對此,蔣爾國認為當前并未見到炒作的跡象。
不過,四川一家大型中成藥制造企業的高管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藥材價格的飆升與貿易商的炒作密不可分。
部分藥企限產
不斷上漲的中藥材價格讓許多中成藥制造企業苦不堪言。公開報道顯示,有些企業已開始限產減虧。
“現在是生產,沒有利潤;不生產,又失去市場。”陪都藥業董事長唐良平日前向重慶媒體表示,該公司使用的45種大宗中藥材原料,平均漲幅達到了33%以上,其中部分品種甚至上漲了數倍。比如山茱萸從每公斤20元上漲到了70元,漲幅達250%;五味子從每公斤70多元上漲到了120元;三七的價格更是在短短一年間大幅上漲。
唐良平表示,以該公司生產的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腰腿痛膠囊為例,由于三七價格暴漲,現在每盒的生產成本就要七八元,而招標采購價只有4元多,所以只好停產。
“壓力非常大呀。”四川地區最大的中成藥普藥生產企業之一太極集團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昨日上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使公司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他們公司旗下的復方黃連素片已經開始限產減虧。
四川天府醫藥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心主任許雷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中成藥普藥的生產廠家較多,整體產能過剩,差異化競爭點不多,而可替代產品不少,因此價格競爭是主要手段。特別是入選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中標價格往往直逼成本,一旦遇到原材料價格變動就很容易陷入虧損。而目前藥物價格管理辦法和政策導向也讓企業很難靈活調整價格以應對市場變化,所以部份產品出現臨時性短缺在所難免。當然消費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選用其他替代產品。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文章關鍵詞:
近年來三七價格起伏不定,批發商多持觀望態度,寄望價格回落。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總產量470萬公斤,占到全國九成以上,而市場需求量是700萬公……詳細>>
近年來中藥材中的“明星”三七4年來首次降價。商務部11日發布的中藥材重點品種流通分析報告顯示,三七依然是今年價格漲幅最大的品種。 詳細>>
與中成藥降價預期同時到來的,卻是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中藥材價格在經過春節期間休市短暫趨穩之后,部分品種近期再度上漲。根據調查發現,冬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