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是藥三分毒”,可是應該很少人知道,亂吃瀉藥會形成依賴性,有可能患上結腸黑變病,甚至引發結腸癌的危險。在自己選擇買藥吃的時候,必須注意看看藥物包含的成分,謹慎用藥。
現在的藥店,為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總是會把常要的藥物擺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比如說具有“清宿便、排腸毒、洗腸子”等功能的通便藥。雖說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可是應該很少人知道,亂吃瀉藥會形成依賴性,有可能患上結腸黑變病,甚至引發結腸癌的危險。
通過醫院的肛腸科、消化科的醫生調查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正常人的腸子是為粉紅色,且有血管紋理;在給病人做腸鏡時,經常可以發現部分患者腸粘膜都有發黑的癥狀,這是屬于典型的結腸黑變病;其中多數是自己吃過瀉藥的便秘患者,他們在用藥前很少去咨詢過醫生。按照醫生專業的角度,造成便秘是很復雜的,不能單靠“瀉”就能根治,需要加以其它的輔助治療。
瀉藥是指能增加腸內水分,促進蠕動,軟化糞便或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藥物。臨床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分為容積性、刺激性和潤滑性瀉藥三類。
以接觸性瀉藥(又名:刺激性瀉藥)為例,此藥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類,如大黃(會損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番瀉葉(會刺激神經,引起腹痛、結腸變黑、上消化道出血)和蘆薈等植物性瀉藥含有蒽醌甙類。但此藥有嚴重的副作用,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引起細胞病變、胃腸功能紊亂等使用必須謹慎。
在自己選擇買藥吃的時候,必須注意看看藥物包含的成分,如有一些容易引起副作用的成分(如瀉藥中的大黃),就要遵循醫囑,不可盲目用藥,以免損害身體。
(責任編輯:藍單 )
文章關鍵詞:
行病學調查顯示,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經常發生便秘者約占28%~50%。一般是與老年人活動量不足、腸道蠕動能力下降、肌張力低下、膳食纖……詳細>>
藥物性便秘一旦出現,應該考慮在不影響其它疾病治療的情況下,減量使用、停藥或更換其它藥物。并根據便秘嚴重程度,合理選用通便藥物。另外還需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