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氯霉素片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氯霉素屬抑菌性廣譜抗生素。敏感菌有腸桿菌科細菌及炭疽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李斯特氏菌等。衣原體、鉤端螺旋體、立克次體也對氯霉素敏感。氯霉素片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或微帶黃綠色,能夠通過彌散進入細菌細胞內,并可逆性地結合在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上。那么,氯霉素片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
氯霉素片可能引起心肌損害、循環呼吸驟停、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舌炎、口腔炎、骨髓抑制(氯霉素片最嚴重的副作用之一)、再生障礙性貧血(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氯霉素片的另一嚴重副作用);也可能引起灰嬰綜合征,表現為腹脹、嘔吐、進行性蒼白、紫紺、微循環障礙、體溫不升、呼吸不規則,多見于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大劑量使用氯霉素片時。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者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表現為發熱、褐色尿、鞏膜及皮膚黃染、脾腫大、鐵粒幼細胞貧血、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原有肝病者用藥后可能引起黃疸、肝脂肪浸潤,甚至急性重型肝炎。長期用藥后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炎、視神經炎、聽力減退、失眠、幻視、譫妄等,多屬可逆性;也可能引起視神經萎縮而致盲;還可能引起二重感染。長期口服氯霉素片還可能誘發出血傾向。
氯霉素片的不良反應詳細如下:
1、對造血系統的毒性反應是氯霉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有兩種不同表現形式:
(1)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見于血藥濃度超過25mg/L的患者,臨床表現為貧血,并可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與劑量無關的骨髓毒性反應,常表現為嚴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者可有數周至數月的潛伏期,不易早期發現,其臨床表現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傾向,如瘀點、瘀斑和鼻衄等,以及由粒細胞減少所致感染征象,如高熱、咽痛、黃疸等。絕大多數再生障礙性貧血于口服氯霉素后發生。
2、溶血性貧血,可發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
3、灰嬰綜合征,典型的病例發生在出生后48小時內即投予高劑量的氯霉素,治療持續3~4日后可發生灰嬰綜合征,血藥濃度可高達40~200mg/L。臨床表現為腹脹、嘔吐、進行性蒼白、紫紺、微循環障礙,體溫不升、呼吸不規則。常發生在早產兒或新生兒應用大劑量氯霉素(按體重一日超過25mg/kg)時,類似表現亦可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應用更大劑量(按體重一日約 100mg/kg)時。及早停藥,尚可完全恢復。
4、用氯霉素片長程治療可誘發出血傾向,可能與骨髓抑制、腸道菌群減少致維生素K合成受阻、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等均有關。
5、周圍神經炎和視神經炎,常在長程治療時發生,及早停藥,常屬可逆,也有發生視神經萎縮而致盲者。
6、消化道反應,可有腹瀉、惡心、嘔吐等。
7、過敏反應較少見。可致各種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一般較輕,停藥后可迅速好轉。
8、二重感染,可致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等的肺、胃腸道及尿路感染。
目前國內抗生素濫用情況嚴重。患者切勿自行隨便使用。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文章關鍵詞:
柳氮磺吡啶腸溶片主要用于炎癥性腸病,即Crohn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也用于強直性脊柱炎的常規治療。有抗炎和抗菌的雙重作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詳細>>
氯霉素片是一種西藥制劑,主要成分為氯霉素。臨床上,氯霉素片主要用于對青霉素過敏患者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性腦膜炎、敏感的革蘭陰性桿菌……詳細>>
氯霉素片在體外具廣譜抗微生物作用,包括需氧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厭氧菌、立克次體屬、螺旋體和衣原體屬。對下列細菌具殺菌作用:流感嗜血桿……詳細>>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詳細>>
甲砜霉素膠囊為膠囊劑,甲砜霉素是氯霉素的同類物,抗菌譜和抗菌作用與氯霉素相仿,具廣譜抗微生物作用,包括需氧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厭氧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