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利尿劑作為唯一可以排除鈉離子,減少有效循環血流降血壓的藥物,有其獨特的作用。利尿劑降血壓的同時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呢?
不良反應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 包括副反應,毒性反應,變態反應等。多數人將不良反應與副作用混淆,副作用是指與本次治療無關的藥理作用,比如應用阿托品解除痙攣的同時出現口渴,“口渴”開始就哦副作用。
利尿劑降血壓的同時出現的不良反應如下:
1、低鉀血癥。各種利尿劑大約減少血鉀0.5mmol/L,有10-15%的病人血鉀可降至<3.5mmol/L,出現低鉀血癥,有些病人即使血鉀正常,但整個體內處于缺鉀狀態,也可在應激反應時鉀進入細胞內發生低血鉀,可增加應激反應心肌缺血導致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各種利尿劑中,噻嗪類利尿劑和速尿引起低血鉀較為明顯,長效的噻嗪類利尿劑(如氯噻酮)比中效的氫氯噻嗪更明顯,氫氯噻嗪引起的低血鉀與劑量相關,劑量越大,低血鉀的發生率越高,應定期復查電解質情況;螺內酯屬于保鉀利尿劑,兩種利尿劑聯合應用,可較少低鉀血癥的發生率。
2、糖代謝異常。有些研究證明氫氯噻嗪可使空腹血糖增加,糖耐量下降并增加高血壓病人的胰島素抵抗,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本身就高的胰島素抵抗。
3、脂代謝異常。大多數報告氫氯噻嗪長期應用可引起脂肪代謝紊亂,主要是影響脂肪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謝減少甘油三酯升高;也可引起輕度膽固醇增加。
4、“心臟毒性”。藥物的本身無心臟毒性,1988年Framingham的流行病學觀察報告也認為利尿劑治療高血壓有增加猝死的危險,因其影響脂質代謝,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謝減少甘油三酯升高;也可引起輕度膽固醇增加,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也有學者在評定研究多個報告數據后認為無論有無低血鉀,噻嗪類利尿劑不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5、腎血流量減少。利尿劑的作用,有賴于充分的腎血流量,只有維持重要的腎血流量,才能使利尿劑充分發揮其利尿作用。
6、繼發性醛固酮增加。肝硬化病人大量利尿后,因有效循環容量減少,可引起繼發性醛固酮增加。常合并代謝性堿中毒。
7、膠體滲透壓的影響。水腫或腹水時往往伴有低血漿蛋白,而血漿蛋白是主要維持血容量的因素。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時,組織間液不易進入血管,如不糾正可以導致利尿劑的作用下降。
8、體質衰弱。體質衰弱往往繼發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遲,因而對利尿劑反應差,給予小劑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松,3—5天后再應用利尿劑,可獲良好反應。
9、作為非特異的不良反應包括:腹痛、惡心、嘔吐、皮疹、紫癜等。
利尿劑藥物甚多,具體到每一種還有不同的不良反應。
任何藥物在上市之前都會經過研發、動物實驗、人體試驗、臨床試驗、薈萃分析,最后投入臨床應用。因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而具有的不良反應,很多時候不可避免。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最大程度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造成的危害。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是藥三分毒”,抗高血壓藥物也不例外。β受體阻滯劑,作為高血壓治療的一線用藥,在臨床中應用廣泛。β受體阻滯劑有很多,大致分為β1、β2受……詳細>>
利尿藥也是常用于治療高血壓的一類藥物,臨床常用的利尿藥主要有哪些?使用時需注意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詳細>>
鈣拮抗劑是降血壓藥物中常見的一類,主要有心痛定、尼卡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這類藥物治療高血壓有什么好處?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詳細>>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最多的是抗感染藥物和注射劑。其中,頭孢唑林屬注射劑,……詳細>>
ARB類降壓藥作為臨床中最常用的降壓藥之一,因其降壓效果好,臨床獲益與ACEI類大致相同,同時不產生刺激性嗆咳,故臨床應用越來越多,許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