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腸道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很多藥物痛過它被人體吸收起效的同時,也會對其產生影響。
腸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哺乳動物的腸包括小腸、大腸和直腸3大段。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幾乎全部消化產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腸內進行的,大腸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通過直腸經肛門排出體外。
當大腸活功能失調,會引起便秘或泄瀉。下面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便秘。
1、中樞性鎮咳藥
止咳藥物可待因、復方甘草片等,可能會抑制腸神經及排便中樞,影響排便反射,讓便意減弱等,從而引起便秘。
2、 阿片類鎮痛藥
阿片類鎮痛藥是從罌粟中提取的生物堿及體內外的衍生物,與中樞特異性受體相互作用,能緩解疼痛,產生幸福感。這類藥主要包括嗎啡、可待因、雙氫可待因、氫嗎啡酮、羥考酮、美沙酮、芬太尼、哌替啶(度冷丁)和曲馬多等。
在長期使用這類藥中至少有90%的患者會出現便秘。其原因一方面是通過局部作用以及中樞抑制作用,減弱便意和排便反射。另一方面興奮平滑肌,使腸道平滑肌張力增加,造成推進性蠕動波減弱或完全消失,腸內容物通過緩慢可使糞便變干,又阻礙了糞便沿結腸前進,造成便秘,甚至頑固性便秘,久之還會出現麻痹性腸梗阻等。
3、鈣離子拮抗劑
主要是某些降壓藥,這些藥在降壓的同時,會造成胃腸道平滑肌也擴張,腸蠕動功能下降而造成便秘。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地爾硫卓等。
4、 抗精神病藥物
基本上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都有可能造成便秘,如果兩種聯合用藥,發生的比例會更高。常用的藥物有吩噻嗪類、氯氮平、氯丙嗪、丁二酸洛沙平、喹硫平、度洛西汀等。因為這些藥物有抗膽堿作用,另一方面是鎮靜導致活動減少。
地西泮等鎮靜安眠藥也會直接抑制腸道膽堿能神經,減緩腸道蠕動。吃這些藥物出現便秘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量或停藥、換藥。
引起便秘的常見藥物還有含鋁的酸劑、鐵劑、鈣劑等,含砷、鉛、汞等重金屬的藥物。臨床做鋇餐檢查,由于硫酸鋇在腸內的沉積,可使腸道排空功能不太好的病人因此產生便秘。
藥物性便秘一旦出現,應該考慮在不影響其它疾病治療的情況下,減量使用、停藥或更換其它藥物。并根據便秘嚴重程度,合理選用通便藥物。另外還需要注意:便秘時,勿自行購買服用緩瀉藥、通便劑等。某些通便藥如含大黃、蘆薈等成分的接觸性瀉藥,反復使用會擾亂支配腸蠕動的神經,導致腸道“變懶”,蠕動速度減緩。更嚴重的是,它們大多含有蒽菎成分,長期吃,該成分會沉積在腸黏膜,使黏膜變黑,導致“黑變病”。注意口服緩瀉藥連續使用勿超過7天,一旦便秘得到緩解即可停用。日常注意多喝水,增加鍛煉,多吃果蔬等。若服藥后出現便秘的癥狀,應咨詢醫生后用藥。
(責任編輯:黃莉莉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很多藥物痛過腸道被人體吸收,但藥物起效的同時,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尤其是濫用緩瀉藥可能使腸道變“懶”。 詳細>>
節假日期間大魚大肉,又缺乏運動,不少人出現了便秘的問題,而如果急性便秘長期得不到治療,可能發展成慢性便秘,引發其他疾病。目前常用于便秘的……詳細>>
便秘是多種疾病均可引起的一種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周排便次數少于3次,糞質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等。對于便秘,很多患者……詳細>>
藥物性的肝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病癥。藥物引起肝病的原因因藥而異,非常復雜,多數情況下尚不清楚其反應機制。有些藥物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由其引……詳細>>
推杯換盞是不少人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節目,但春季寒冷也是不少疾病的高發季節,不少人吃了藥就去喝酒,這可能引發哪些嚴重后果?為什么吃了藥不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