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南方流行用中藥材煲湯,“清補涼”(包含的藥材有:黃芪,枸杞、淮山、玉竹等)更是常見。各種偏方泡的藥酒也頗受中老年人群歡迎。
中藥講究“藥食同源”。不少人認為,中藥純天然,無毒副作用,把中藥煲湯或中藥泡酒當保健秘方,天天喝長期喝。殊不知,中藥對肝臟的傷害不容小覷。中藥在引起藥物性肝損傷中占據首位,約達20%以上,是藥物導致肝損最常見的因素。
肝臟為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當藥物成分行至肝臟時,肝臟對藥物進行“解讀”。這里的“解讀”,不是“解毒”,肝臟并不會消除藥物毒性。恰恰相反,藥物若有毒性,首當其沖受到傷害的就是肝臟。代謝過程中,有些藥物會產生損害肝臟的有毒物。也正因此,肝臟幾乎是最容易受到藥物影響的器官,進而出現“藥物性肝損傷”。
在常見的泡酒的藥物中,例如淫羊藿、補骨脂、土三七等,具有肝毒性。土三七因其所含的生物堿毒性較大,使用不當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肝損傷,甚至引起肝衰竭導致死亡。
另外,常見藥物的濫用也是引起肝損傷的另一大因素。數據顯示,復方感冒藥、安眠藥、平喘藥等最容易過量。以撲熱息痛為例,它在很多感冒藥、止痛藥中都存在,且大多為非處方藥,稍不注意就會重復服用,導致過量。如果超過每日4克的極限劑量,就很傷肝。患者服藥前一定要仔細查看說明書,別同時服用多種含有相同成分的藥。
如果近期服藥后,出現與原有疾病不同的新癥狀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特別是尿黃、眼黃、皮膚黃等表現時,要高度警惕肝損傷,及時就醫。
清熱解毒類中成藥也是較常使用的藥物之一。長期服用此類藥品,對肝臟有一定的傷害。且中醫理論認為“苦寒伐胃”,清熱解毒類的藥物多為味苦性寒的藥物,可影響消化功能。
(責任編輯:黃莉莉 )
目前很多人都喜歡使用中藥來養生或者是治療疾病,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使用中藥不僅能夠解決疾病問題,還能夠改善身體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身……詳細>>
有人認為,中藥完全無毒副作用,還有廠家以“純天然藥物,絕對無毒副作用”等廣告語作為賣點宣傳中藥保健品。但也有人認為,中藥的毒性很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