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癥,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那么,醫學上是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呢?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學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是胎兒出生后胎兒紅細胞破壞產生的黃疸,3~5天達到高峰,1周后可恢復正常,一般無需治療。但有的患兒如早產兒或患病兒可延遲,嚴重時都需進行相應治療。
病理性黃疸是由于疾病產生的黃疸,臨床上常見的病理性黃疸是母嬰血型不合導致的ABO溶血性黃疸,出生后血清膽紅素升高很快。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導致多種并發癥如腦損傷等,需要及時治療。
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在新生兒醫學中非常重要,臨床醫生應根據血清膽紅素升高的幅度和患兒的胎齡、體重、出生后的日齡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及時治療,以免出現腦損傷等并發癥。
光療是國內外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常見的方式,過去一般采用24h連續光療,但這種強光療容易產生過敏、皮疹、肝腎功能損害、DNA染色體變化等副作用。同時,連續光療需要患兒住院,加重了治療負擔,也增加了患兒父母的擔心。與過去不同,現在對光療的力度控制比較嚴格,為減輕副作用,推薦采用間斷光療,縮短光療的療程(一般不超過2~3天),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光療結合中藥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更佳。常用的中藥有茵梔黃口服制劑。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在全國做了有關茵梔黃口服制劑聯合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光療聯合茵梔黃口服制劑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得到了很多患兒家屬的青睞。對于輕度黃疸,在臨床上可單獨使用茵梔黃口服制劑進行治療,可減少光療與住院的往來次數。
“茵梔黃注射液公告”的提示
2016年,CFDA發出公告指出,茵梔黃注射液禁用于新生兒、嬰幼兒。這表明了中藥劑型的重要性。
從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在全國對于茵梔黃口服劑型做過的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看,茵梔黃口服制劑與茵梔黃注射液的劑型和給藥方式完全不同,茵梔黃口服制劑在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中并沒出現過嚴重不良反應。
茵梔黃口服制劑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臨床上可以根據腹瀉的嚴重程度進行相應的治療,比如縮短療程、減少劑量、加用酵母菌和益生菌等均可以緩解腹瀉。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可遵醫囑使用茵梔黃口服制劑。
【注意事項】
1、茵梔黃顆粒過敏的患者禁用。
2、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如蠶豆癥)患兒慎用。
3、外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禁用。
新生兒出現黃疸后,寶爸寶媽們要冷靜,因為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的,主要表現為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眼睛鞏膜出現黃染,小便發黃,食欲下降。如果是膽道系統的問題所致的黃疸可以出現大便為陶土色的。生理性黃疸不用太在意,過幾天會逐漸痊愈,但是對于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接受治療了。
(責任編輯:蘇雅婷 )
對于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疸,茵梔黃顆粒就是不錯的選擇。其處方來源于張仲景《傷寒論》的湯劑茵陳蒿湯,用于肝膽濕熱、面目萎黃、胸肋脹痛、惡心嘔吐……詳細>>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由于有些家長們對新生兒黃疸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新生兒黃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其實嬰兒患上黃疸,家長需……詳細>>
日前,藥監局發布關于《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詳細>>
只要進過育嬰室,你就會發現許多小寶寶的皮膚和眼球都是微微泛黃的,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出現黃疸讓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因此比較關注治療問……詳細>>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修訂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要求所有生產企業對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并對不良反應、禁忌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