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只要進過育嬰室,你就會發現許多小寶寶的皮膚和眼球都是微微泛黃的,這就是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出現黃疸讓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因此比較關注治療問題。現如今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藥物越來越多,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目前治療新生兒黃疸推薦服用茵梔黃顆粒。
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的黃染,約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出生后1周內會出現程度不等的黃疸。盡管絕大多數新生兒黃疸的預后良好,但因未結合膽紅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潛在毒性,處理不當可造成永久的后遺癥。目前,國內新生兒黃疸的診療存在對生理狀態黃疸過度治療及對某些有高危因素患兒(早產、窒息、敗血癥、代謝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癥等)干預不足的問題,因此對本病進行適時、有效、安全、經濟的干預,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醫療資源浪費。
除光療外,中醫藥治療新生兒黃疸同樣行之有效
光療是西醫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常用的方法,其應用簡單,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但光療要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個別操作不當會引起視網膜損傷。此外,部分患兒停用藍光照射后會再度轉黃。除西醫治療外,千百年來中醫學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也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口服、灌腸、泡浴、撫觸等,這些措施均能提高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并降低病死率,且比較安全、經濟,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特點。
新生兒黃疸在中醫中屬于“胎黃”“胎疸”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胎稟濕蘊,孕母素體濕盛或內蘊濕熱之毒,傳于胎兒;或小兒先天稟賦脾陽虛弱,濕濁內生;或于胎產之時或生后感邪者,脾濕不化,肝膽疏泄失司,發于肌膚而為黃疸。此外,少數患兒因先天缺陷,膽道不通,膽液不能疏泄,橫溢肌膚而發生胎黃。
在中醫中,胎黃的治療以利濕退黃為治療原則,同時根據病因的不同側重不同,如濕熱郁蒸證宜清熱利濕退黃、寒濕阻滯證宜溫中化濕退黃等。由于新生兒臟腑嬌嫩尤著,故辨證須兼顧邪正雙方,同時結合疾病診斷,采取多種治療措施積極救治。
治療新生兒黃疸推薦服用茵梔黃顆粒
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患兒,在退黃時無論陽黃、急黃,還是陰黃,均可靈活應用茵陳、大黃、梔子等退黃藥物,組方經驗源自張仲景《傷寒論》中的茵陳蒿湯。基于新生兒服藥特點,現多采用口服液或者顆粒劑給藥。類似組方的中成藥有很多品種,如茵梔黃口服制劑。
很多家長反映,寶寶在服用了含有大黃的中成藥制劑后出現腹瀉、納乳差的癥狀,因此,對于體質較弱的早產兒、低體重的初生兒可選用不含大黃的茵梔黃顆粒。茵梔黃顆粒在茵陳蒿湯原方的基礎上保留兩味主藥茵陳和梔子,將組方中瀉下作用較強的大黃改為黃芩和金銀花,緩其瀉下能力,增強其清熱利濕的功效。方中茵陳為君藥,清熱利濕、退黃疸;梔子、黃芩為臣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除煩;佐以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金銀花,諸藥合用,共同起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應用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對于改善患兒的臨床預后、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節約衛生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關于修訂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2016年第140號)附件中明確指出,茵梔黃注射液禁用于新生兒、嬰幼兒。這是由于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及目前制備工藝瓶頸限制,導致藥品質量不穩定,對新生兒有一定安全隱患。但這指的是注射劑,而不是臨床常用的茵梔黃口服制劑如顆粒等。
那么茵梔黃口服制劑還能繼續應用于新生兒黃疸嗎?答案是肯定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曾組織過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研究結果提示茵梔黃口服制劑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未觀察到明顯不良反應。此外,相較于西醫治療,采用中醫藥治療的黃疸患兒母乳喂養率更高,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母嬰感情交流,還能減輕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有益于患兒后期的健康發育。
【注意事項】
1、茵梔黃顆粒過敏的患者禁用。
2、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如蠶豆癥)患兒慎用。
3、外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禁用。
當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后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遵醫囑服用茵梔黃顆粒是關鍵!
(責任編輯:蘇雅婷 )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詳細>>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由于有些家長們對新生兒黃疸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新生兒黃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其實嬰兒患上黃疸,家長需……詳細>>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修訂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要求所有生產企業對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并對不良反應、禁忌和……詳細>>
茵梔黃顆粒主要成份為茵陳、梔子、黃芩苷、金銀花,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保肝、利膽的作用,用于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至黃疸及轉氨酶升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