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腫瘤其實是人體內機體組織細胞在內在和外在有害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發生過度增生及異常分化而成的新生物。大多數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指數較小,選擇性較差,難以把握治療劑量則容易引起副作用,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帶來毒性,主要有以下反應。
1、骨髓毒性:最常見的骨髓毒性是使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可見于大多數抗腫瘤藥。長春新堿骨髓毒性較小,博來霉素、門冬酰胺酶及甾醇類激素無骨髓毒性。
2、胃腸道反應:幾乎所有的抗腫瘤藥都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表現為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胃炎、胃腸潰瘍、腹痛、腹瀉、便血等。
3、毛囊毒性:大多數抗腫瘤藥都損傷毛囊上皮細胞而致脫發,特別是環磷酰胺、氟尿嘧啶、長春新堿、多柔比星、絲裂霉素等,脫發常出現于給藥后1~2周,1~2個月后脫發最明顯,停藥后毛發可再生。
4、腎毒性及膀胱反應:大劑量甲氨蝶呤可直接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表現為急性或慢性的血尿素氮升高,血清肌酐升高;環磷酰胺可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5、肺毒性:博來霉素、甲氨蝶呤和亞硝基脲類等可引起肺纖維素,表現為干咳、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致死亡。
6、心肌毒性:多柔比星、絲裂霉素、環磷酰胺及順鉑類抗癌藥有心肌毒性,表現為心肌損傷、心肌炎、心肌缺血、心電圖改變或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與累積劑量、患者年齡及心臟疾病有關。
7、肝毒性:肝是抗腫瘤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多柔比星等對肝有毒性,表現為門天冬氨氨基轉移酶升高,脂肪變性及肝炎。
8、神經毒性及耳毒性:長春新堿、紫杉醇及順鉑有周圍神經毒性,可引起手足麻木、腱反射消失及末梢神經障礙等;長春新堿有自主神經毒性,可引起便秘,直立性低血壓等;甲氨蝶呤鞘內注射可引起頭痛及延遲性腦膜炎;順鉑有耳毒性,可致耳聾。
9、免疫抑制:抗腫瘤藥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這也是患者易感染的重要原因。
10、致突變、致畸及致癌:多數抗腫瘤藥可損傷DNA,干擾DNA復制,導致基因突變,發生于胚胎生長細胞可致畸,以抗代謝藥物最強;發生于一般組織細胞可致癌,以烷化劑最顯著。
(責任編輯:譚佩茵 )
文章關鍵詞: 抗腫瘤
靈芝與其他中藥一樣,有傳統中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可以借鑒。《神農本草經》將靈芝列為上藥,補五臟之氣,是扶正固本的珍品。(注:扶正固本,……詳細>>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市場副總監范淮平指出:“隨著大范圍醫保藥品的降價和某些藥品單獨定價的取消,企業原有的贏利產品正在逐漸失去優勢,調整產……詳細>>
甘露糖(Mannose)是一種單糖,也是一種六碳糖。在糖類代謝過程中,會因為己糖激酶的作用,而磷酸化形成甘露糖-6-磷酸。詳細>>
被稱作史上最嚴“限抗令”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實施快兩年。根據規定,公眾需憑處方購買抗生素。這一辦法實施以來,抗生素類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