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網絡上關于低價藥、廉價藥短缺的報道不在少數,其中不乏破解 低價藥消失之謎的深度剖析,總結起來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原因:醫生不愿用、藥企不愿產、藥店不愿賣。為了弄清低價藥目前的真實處境,探明它們“消失”的真正原因,本報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
記者調查
低價藥消失
質疑一:醫生不愿用?
近幾年,“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單就“看病貴”這一條來說,藥價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今看個小感冒都要花上一兩百塊錢”,類似的“抱怨”比比皆是。記者在走訪一家三甲醫院時碰到了前去看感冒的王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己只是有點嗓子疼、流鼻涕,這兩天感覺癥狀有點加重了,怕真的發起燒來,趕緊到醫院讓醫生開點藥,把癥狀壓下去。”
記者看到,醫生對王女士的診斷結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共給她開了三種藥,分別是紅霉素腸溶膠囊2盒、復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2盒、清開靈膠囊3盒,三種藥的總價是162.18元。王女士表示,由于她的藥費目前還沒到醫保起付線,這一百多塊錢也只能自己掏了,“確實有點兒貴。”王女士說。
記者隨后查詢了該醫院的藥品價格,發現醫生給王女士開的藥每種單價都在20元以上。多年來,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一直被認為是醫院藥價居高不下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有評論指出“在"以藥養醫"的大背景下,醫院依然需要靠賣藥而不是"出售技術"來賺錢,以保證經營目標和合理利潤。”
記者從一家三甲醫院藥房工作人員那里打聽到,的確存在一些醫生不愿意開的低價藥。這位工作人員為記者列了一個不完全低價藥清單,包括維C銀翹片、黃連素、感冒通、速效傷風膠囊以及諾氟沙星、氧氟沙星類低價消炎藥等,這些藥的市場價幾乎都超不過10元。當記者問道,醫生不愿意開這些藥是否是因為利潤太低?這位工作人員回答“有這個可能。”
${FDPageBreak}
低價藥消失
質疑二:藥企不愿產?
藥企不愿生產低價藥被認為是低價藥被“退市”的另一個原因。綜合媒體和網絡上的各種報道,記者歸納,所謂藥企不愿生產大概基于兩方面的壓力,一是來自醫院。有報道指出,根據國家規定,醫院可在購進藥價之上最高加價15%賣給患者,由于一些廉價藥利潤低,因而醫院會考慮進價格更高的藥品,從而獲得更大的絕對利潤。這也就造成廉價藥被生產出來后沒有市場。
另一方面的壓力則來自于同行的惡性競爭。一些中小藥企往往在招標過程中過分壓低藥價,甚至以犧牲藥品質量為代價,報出遠低于藥品成本的價格,導致大型主流藥企退出競爭,無法將其生產的一些低價基本用藥推向市場。而中小藥企一旦競標成功后,又無法保量供應,往往只生產一段時間,就不再供應該種低價藥,最終的結果就是低價藥短缺。
從事醫藥代理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就他了解,競標過程中的惡性競爭確實存在。“但醫院進什么藥并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想進貴的就進貴的,醫院一般都有藥事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以投票的方式決定進什么藥,前提是要根據醫院對藥品的需要,這其中既有便宜的,也有貴的。”王先生補充說,有些醫院不進某些低價藥,是因為這些藥的副作用比治療作用更大,已經被市場淘汰掉了。從藥企方面來說,也會追求利潤最大化,像一些便宜的、利潤低的藥,有些藥企就不生產了。
${FDPageBreak}
低價藥消失
質疑三:藥店不愿賣?
針對很多人反映在藥店難以買到低價藥的現象,記者也前往藥店,以買感冒藥為由進行了調查。記者主要詢問的感冒藥分別是維C銀翹片、感冒通和速效傷風膠囊,這三種感冒藥的售價都在幾塊錢左右,屬于廉價感冒藥。
在崇文門一家大型連鎖藥店里,記者表示想要買感冒藥,店員一邊詢問記者有什么癥狀,一邊從柜臺里拿出一盒藥,并介紹“這種感冒藥效果比較好”。記者看到,店員推薦的這種藥售價在18元左右。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維C銀翹片、感冒通和速效傷風膠囊時,店員表示這些藥都有,并指向靠近里面一點的柜臺說:“感冒通就在那邊。維C銀翹也有,2塊錢一袋。”隨后,店員拿出一盒氨咖黃敏膠囊,對記者說:“這就是原來的速效傷風膠囊。”在另一家大型連鎖藥店, 記者調查的結果是感冒通、維C銀翹片都有售,但沒有速效傷風膠囊。
對于一些報道中提到的店員會把低價藥藏在貨架不起眼的位置,記者在這家藥店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低價藥大多被放在了背向入口的貨架上,且是靠近中下層的位置,但如果仔細找的話,也很容易找到。在貨架上,記者還看到了乳酶生、人丹等超級便宜的老藥。而在一家不知名的小藥店,記者被告知只有維C銀翹片,感冒通和速效傷風膠囊都沒有。
走訪一圈下來,記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所謂“在藥店難以買到低價藥”的說法過于絕對,在一些藥店里的確存在某些低價藥短缺的現象,但是通過調查,記者也發現,即便是在大型三甲醫院里,我們印象中的那些低價小藥也會有短缺。在這方面,公立醫院其實可以和藥店形成互補,醫院里沒有的藥,可以到藥店里去找找。藥店里沒有的則可以去醫院“碰碰運氣”,但這只限于一些大型連鎖藥店,小藥店由于運營成本等問題,通常不會進太多低價藥。此外,如果去藥店購買某種低價藥,最好還是詢問店員,因為他們不會主動推薦幾元錢的藥,當然,如果店里有,店員一般也不會裝作沒有。
(責任編輯:徐茜茜 )
文章關鍵詞:
2011年開始,我省實施以省為單位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的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制度,采取最低價中標原則。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部分基本藥物的價格已……詳細>>
近日,上海、湖北、江西、吉林等省市陸續對外公布了低價藥目錄。其中河南、云南等地增補的本省品種過多,而對國家目錄上的品種,也有相似的劑型出……詳細>>
在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公布了首份低價藥清單后,廣東省發改委對增補的部分低價藥品清單也進行網上公示。名單中還有一直被認為價格昂貴的外……詳細>>
本文主要是介紹了廣東省發改委擬定取消4894種低價藥品的最高限價要求,取消最高限價的藥品清單一出臺,嘉應制藥公司就首當其沖的率先宣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