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不補有五大危害 專家補牙一定要趁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牙齒,但還是有些人認為缺一兩顆牙沒關系或者人老了遲早是要掉牙的,等所有牙都掉光了再鑲牙也不遲。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缺牙不補,危害很多。
缺牙不補有五大危害
面容蒼老。牙齒對維持面部的外觀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前牙對面部美觀的影響非常大。前牙缺失會讓人看起來缺少年輕活力,使人更顯衰老。另外,當多數或全部牙齒缺失以后,面頰部失去支持而向內凹陷,嘴唇也會不在豐滿,面部皺褶增多,鼻唇溝加深,口角下陷,面容會呈現明顯的衰老。
胃腸受累。牙齒缺失以后,首先是咀嚼功能變差,其影響程度與缺牙的部位及數量有關。前牙缺失會影響咬斷食物,后牙缺失會影響磨碎食物。咀嚼功能降低以后,未經充分研磨、搗碎的食物將直接進入胃腸道,這將大大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還會影響到營養成分的吸收。長期如此,甚至可能引發消化系統疾病。另外,如果全部牙缺失,嘴唇就難以做到有力閉合,吞咽食物也會變得費力。
余牙遭殃。牙齒缺失后,咀嚼的任務就落到了其他牙齒身上,同時由于缺牙空隙的存在,鄰近的牙齒也失去了約束和依靠,這都會大大增加余牙的負擔。若長時間不修復,可能會造成相鄰牙齒的傾斜,以及與其咬合的牙齒的伸長等,繼而引發齲病、牙周病,進一步加重對剩余牙齒的損害。當余留牙齒數量較少時,由于它們承擔了過大的咬合力量,將會造成牙槽骨快速喪失,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缺牙時間越長、數目越多,對余留牙齒的影響將會越大。
發音不清。牙齒缺失,特別是前牙缺失,會造成發音不清,俗稱“說話漏風”。發音不清會對患者的交際活動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關節損傷。牙齒缺失以后,因缺牙側的咀嚼功能降低,患者可能會形成只用另一側咀嚼的習慣,除此之外,缺牙數目較多或缺牙時間較長以后,會因為余留牙的傾斜、伸長等形成咬合干擾,造成咬合關系紊亂。這些都會影響到顳下頜關節的穩定,造成關節的損害等。
專家:補牙一定要趁早
若不進行及時治療,病變就會越來越大,從淺齲發展到深齲,對冷熱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當損傷到達牙髓,引起牙髓炎,此時牙痛會十分嚴重;當病變再進一步發展,會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膿腫,甚至頜骨骨髓炎、牙齒脫落缺失。牙齒的齲壞甚至缺失,會影響咀嚼,加重胃腸負擔,進而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齲齒內有大量的細菌及膿液,為一潛在的病灶,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它可以引起敗血癥或菌血癥。而補牙能夠終止這些病的發生和發展,所以患了齲病應當及早補牙。
另外,由于齲病臨床表現,形式上被分為原發性齲和繼發性齲。而急性齲是原發性齲的一種,它病變進展快。在兒童或青年人,病變的牙組織顏色淺,質地軟而濕潤,牙髓組織由于病變的快速而無法或很少形成修復性牙本質,因此容易受到感染而發生牙髓病變。同時兒童患有齲病有礙于食物咀嚼,有礙于營養的消化吸收,由于咀嚼力的下降,其刺激頜骨生長發育的作用下降。
在面部及頸部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和患舍格林氏綜合征的患者及由于其他原因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病人,其齲病發展迅猛,且常累及多數牙齒,稱為猛發性齲。對于這些患急性齲病和猛發性齲病的患者,更應盡早補牙治療,以阻止齲病的快速發展。
補牙后注意事項
1、補牙后,牙體失去牙髓的營養供給,強度變低,不可咀嚼過硬食物,防止補牙折裂。如有必要,請遵醫囑及時做牙冠修復,以免補牙后牙體折裂;
2、補牙當天,應避免用補牙的那一側咬過硬的食物,當補牙材料完全硬化后,牙齒即可發揮正常咀嚼功能;
3、為避免補牙引起牙髓炎,補牙后若出現冷、熱、酸、甜等刺激性疼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4、如果出現補牙崩裂或松脫,應盡快找牙科醫生復診。
以上這些細節不可忽視,對于鑲牙補牙者來說它們極為重要。因為正確使用,護理得當,不僅能保證鑲牙補牙的最佳效果,而且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修復牙體的功能。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酚咖片對胃有刺激嗎?何時服用好?胃不
2024-10-24長期有復發性口腔潰瘍,怎樣根治?
2024-10-24眼睛腫痛的原因及四環素眼膏效果如何
2024-10-24長了四顆智齒是否都要拔掉
2024-10-24金鈣爾奇添佳片的服用方式是咀嚼嗎
2024-10-24轉移因子膠囊能否用于霉菌性細胞內感染
2024-10-24兒童免疫低,服用轉移因子膠囊可行嗎?
2024-10-24長智齒發炎腫了,哺乳期不敢吃藥咋辦
2024-10-24
熱門文章
長智牙引發牙齦腫痛,如何應對?
2024-10-24口瘡反復發作?這些療法幫你快速緩解
2024-10-17刷牙只是清潔了一半的口腔,你知道還需刷舌苔么?
2024-10-11牙不好全身遭殃!從0歲到60歲的“護牙指南”,一篇給你講全!
2024-09-23口角炎,不是上火那么簡單
2024-09-18什么是前牙深覆蓋?
2024-09-09智慧牙是什么?專業解析與處理建議
2024-09-02為什么月經不能拔牙?專業解讀與三大理由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