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與關節梅毒的臨床表現
1、先天性早期梅毒
出生前妊娠后期發病,早者在出生后2~3周,晚者出生后6~7個月內出現臨床癥狀。先天性梅毒嬰兒中70%~80%可有骨軟骨炎病變。圍繞著骨骺的附近,所以稱病變為骨骼炎較符合。常見于長骨干骺端,骨骺附近有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及肉芽組織形成,致骨化過程受阻,骨骺變寬,骼線不齊。軟骨多為不成熟型細胞的增殖,細胞間質雖可鈣化,但骨母細胞無活力,則鈣化組織不能形成骨小梁。病變再發展,鈣化的間質被纖維組織及肉芽組織所代替,即梅毒性肉芽腫。
受累肢體局部可有腫脹,壓痛,肌肉萎縮,腰體下垂呈松弛狀,被動活動時嬰兒即啼哭,煩躁不安,臨床上稱這種表現為假性麻痹。患兒常伴有梅毒性角膜炎,皮疹,黏膜斑,鼻炎,指甲損害等。同時全身表現為衰弱,消瘦,皮松皺紋多。常有低熱。
當新生兒或嬰兒有多發性骨骼病變時,即應想到梅毒的可能。骨損害在X線上的表現有助于診斷。但應注意與壞血病,佝僂病相鑒別。梅毒多發于出生后半年內的嬰兒。
2、先天性晚期梅毒
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5~15歲為多見。主要表現為骨膜炎,骨炎,骨髓炎,滑膜炎。病理改變與后天性梅毒的第三期相似。病變局部有腫脹,壓痛,有時自覺痛明顯,呈鉆刺樣骨痛。嚴重的骨膜下感染可以侵犯皮質,但樹膠腫性骨髓炎較少見。
病兒可有馬鞍鼻,神經性耳聾。梅毒性指炎,指骨及腕骨腫大,但不痛。先天性骨關節的梅毒患兒及其母親的康華氏血清反應呈陽性。
3、后天性梅毒
骨關節的病理改變發生在梅毒的第二、三期。第二期可累及骨膜,骨皮質,松質骨和滑膜,如關節囊,滑囊和腱鞘等。其中以骨膜炎為多見,約占三分之二。好發于脛骨,尺骨,橈骨,腓骨,股骨,肱骨等。常見于成年人梅毒發疹期發生。第三期表現以骨炎及骨髓炎多見。成年人在梅毒感染后3~7年發病。骨皮質病變以增生為主。也可伴有蟲蝕樣骨破壞,為樹膠腫性病變的表現。骨髓腔內也可發生,并可穿破軟組織形成瘺管,死骨很少見。顱骨為好發部位。長管骨中則以脛骨,尺骨、橈骨,肱骨為多見,病變常可累及整個骨質。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寶寶陰囊內有硬塊是怎么回事?
2024-10-21治療陽痿的醫院選擇及看病效果如何
2024-10-21睪丸脫皮應如何處理
2024-10-21精液分析報告中 A 級 20、B 級
2024-10-21龜頭及陰莖出現小點,不疼不癢,原因及
2024-10-21小孩睪丸大小不一樣是怎么回事?
2024-10-21男科醫院看病效果如何評判
2024-10-21精囊炎治療哪家醫院好?
2024-10-21
熱門文章
陰莖勃起不夠硬之后很快疲軟怎么辦
2024-10-22陰莖太大怎么辦?專業醫生為你解答
2024-10-21前列腺炎的中藥治療:傳統醫學的智慧與實踐
2024-10-17男性陰莖勃起多長時間是正常的?
2024-10-15吃什么食物,對前列腺炎的康復有好處 ?
2024-10-14前列腺炎有什么癥狀?看看你中了幾條
2024-10-12前列腺炎吃什么藥物治療?專業解讀與用藥指南
2024-10-12前列腺炎患者能否抽煙?詳解抽煙對前列腺炎的影響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