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本以為可以盡情享受舒心美好退休生活的陳阿姨,一個月前卻突然出現胸痛、發熱,無法排尿,被診斷為高血壓伴急性腎損傷。由于腎損傷原因不明,陳阿姨有可能需要終生透析。幸運的是,這個問題,醫生用2個支架成功重新開通了她的腎動脈,讓她重獲新生。
突發胸痛、高血壓,竟致急性腎損傷
來自廣東韶關62歲的陳阿姨一個月前突然出現胸痛、發熱,送到當地醫院急診檢查發現體溫39°C,血壓超過了200毫米汞柱,胸部CT提示肺部炎癥伴胸腔積液,當地醫院考慮“肺部感染、高血壓”,予多種藥物聯合降血壓、抗感染治療卻效果甚微。更為令人擔心的是,陳阿姨自覺尿量每天都在減少,伴雙下肢水腫,復查血肌酐也是進行性升高,最高時甚至達955μmol/L(正常范圍為44-133μmol/L)。
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陳阿姨轉診至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該院腎內一科姜宗培主任醫師團隊以“急性腎損傷、肺部感染、高血壓三級”立即予以抗感染、透析等對癥治療,并進一步完善胸腹部增強CT檢查。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右腎動脈開口重度狹窄,左腎動脈血栓可能(中遠段未見顯示);雙腎血流灌注明顯減低、排泄功能受損。
圖1. CT重建結果提示:右腎動脈開口重度狹窄(紅色箭頭),左腎動脈完全閉塞(綠色箭頭)
一個支架重新開通腎動脈,守護生命通道
針對陳阿姨的病情,姜宗培邀請介入中心主任張波主任醫師共同會診,經過討論一致認為,該患者的急性腎損傷及高血壓可能是由于急性血栓導致腎組織血流灌注不足所致,通過介入手術治療應該可以迅速改善其癥狀,預防腎動脈狹窄所致的嚴重的病理生理效應,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反復發作的急性肺水腫和心絞痛,甚至有可能免于透析。
在與陳阿姨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張波主任“披掛上陣”,帶領介入團隊順利穿刺右側股動脈,成功在雙側腎動脈各置入支架一枚,術后造影示雙側腎動脈均顯影良好,血流通暢。
圖2. 術中造影顯示右腎動脈開口重度狹窄(紅色箭頭)圖3.左腎動脈完全閉塞,血管腔內充滿血栓(綠色箭頭)圖4.支架成形術后,雙側動脈顯影良好,血流通暢。
術后不到半個小時,陳阿姨就感覺到久違的“尿意”,術后第一天尿量就達2000ml。次日早上查房,“不吃降壓藥血壓也正常了,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陳阿姨說,復查結果顯示肌酐及腦鈉肽較前明顯下降。目前陳阿姨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不再需要吃降壓藥及透析治療,腎功能恢復正常。
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知多少?
張波介紹到,腎動脈狹窄并不是一種罕見疾病,研究顯示大約1%-5%的高血壓為腎動脈狹窄所致,而在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中腎動脈狹窄的發生率可超過40%,腎動脈狹窄是導致繼發性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同時由于腎動脈狹窄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高血壓,并無特異性,如果未予適當治療,病情往往進行性加重,部分腎動脈從狹窄變為閉塞,腎功能逐漸惡化,部分患者因此進入終末期腎病。
手術示意圖
據介紹,經皮介入治療是腎動脈狹窄的首選方法,通常術后24小時即可下床自由活動。通常是腹股溝股動脈部位將帶有球囊的擴張導管插入到腎動脈狹窄閉塞部位,然后充水加壓,使球囊擴張,再在狹窄閉塞部位置入支架,重新開通腎動脈,恢復腎臟血流及功能,避免長期透析治療,同時使高血壓癥狀減輕或消失。
(責任編輯:梁旭恒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
文章關鍵詞: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2021年的最后一天,廣州的夜晚充滿跨年的喜悅,家家戶戶都滿懷美好的期待,迎接新年的到來。已是晚上9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內鏡外科副主……詳細>>
本以為可以盡情享受舒心美好退休生活的陳阿姨,一個月前卻突然出現胸痛、發熱,無法排尿,被診斷為高血壓伴急性腎損傷。由于腎損傷原因不明,陳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