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2021年1月16日,這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對徐女士一家來說卻是特殊的一天!隨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房里傳來一聲清脆嘹亮的“哇哇”聲,徐女士通過剖宮產誕下一個男嬰,為她實施手術的是該院產科劉穎琳教授。徐女士是一位復發性流產、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征、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此前徐女士輾轉多家醫院未能安胎成功,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團隊的保駕護航下,她闖過重重難關,終于圓了“母親夢”。
近日,徐女士特地從梅州老家回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一封感謝信及一面錦旗送到劉穎琳教授手上,表達了對產科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流產多次恐難再育,她仍不愿放棄“母親夢”
據徐女士回憶,自己和丈夫結婚多年,分別于2012年、2013年、2015年數次懷孕,均難保全腹中胎兒。劉穎琳教授介紹,統計數據顯示兩次流產再次妊娠發生流產的概率為13%-17%,而徐女士發生三次自然流產再次妊娠流產率高達40%,加之徐女士患有抗磷脂綜合征、前置胎盤、宮頸機能不全等對成功妊娠更是極大危險。
徐女士孕育之路非常坎坷,多次的流產不僅給徐女士自身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給子宮造成難以修復的“傷痕”——她的宮腔嚴重粘連,如不及時積極治療,難以孕育。因此,徐女士分別在2017、2018年進行宮腔鏡輔助粘連松解術,術后恢復良好。2019年再次懷孕,卻在孕24周時因宮口擴張,最終還是流產了。
上天眷顧,2020年徐女士再次妊娠。得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的安胎技術高超,她與家人立即決定前來保胎。“說實話,懷孕早期,心里無時不在恐懼中,壓力很大,但我堅信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的醫生們一定會盡全力保全我和寶寶的!”徐女士回憶說道。
通過仔細查閱徐女士的每一次流產病史,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反復的論斷后,劉穎琳教授判斷:徐女士患有的“抗心磷脂綜合征”導致的復發性流產,加上胎盤前置狀態、先兆流產出血、宮頸機能不全等一系列問題。這意味著,徐女士在這次的孕育之路上荊棘滿途,甚至有生命危險。但如果不拼一次,徐女士會有極大可能再次流產,也離“母親”的身份越來越遠。
產前大出血險象環生,產科醫護保母子平安
劉穎琳教授介紹,徐女士因為患磷脂綜合征導致復發性流產,需要長期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等抗凝劑,而她胎盤低置以及同時出現陰道出血的問題使用抗凝藥需要慎重考慮,但完全停用抗凝劑可能因為血栓形成的風險影響母兒的安危。這樣的“兩難處境”非常考驗醫生的經驗和智慧,劉穎琳教授在制定徐女士的治療方案更是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細心觀察、及時調整。在妊娠中期,徐女士還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需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這又給她的孕育之路加了一道“坎”。
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后,更大的“危險”還在悄然靠近。孕24周和25周時,徐女士出現兩次突發陰道大出血。其中,第二次大出血的出血量更為兇猛,5分鐘不到出血量已達到200ml。劉穎琳教授立即指示:陰道紗布壓迫下立即轉產房止血,在搶救過程中,徐女士持續心率逐漸增快,血壓難以測出。“不好,失血性休克!”劉教授立即指示,加快補液、輸血速度,快速補充血容量,立即建立中心靜脈導管、氣管插管。并召集麻醉科、手術室、超聲科等醫生進行多學科聯合救治。
所幸,宮內胎兒非常爭氣,床旁彩超顯示胎兒心率正常、無胎盤剝離。劉穎琳教授與家屬協商后,達成一致意見:密切監護下,立即手術探查止血。劉穎琳教授多番仔細檢查,通過壓迫、填塞、聯合應用宮縮抑制劑進行止血。慢慢地,徐女士的心率、血壓有向好趨勢,陰道出血量也明顯減少。此時劉穎琳教授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
這個時候,徐周萍及家人開始擔心是否會再次出現陰道出血,是否應該放棄這個胎兒……“穩定了,可以再觀察,再等等……等胎兒再大點。”劉穎琳教授說道。這句“再等等”,給的是醫學的綜合判斷,給的是孕婦心理的期望。
“我當時很害怕,孕周也很尷尬,很怕自己的孩子又保不住了!是劉教授的一句:等等、再等等,給了我很大信心,又有了盼頭。”徐女士回憶時說道。
2021年1月16日凌晨,孕34周的徐女士發生胎膜早破,并出現規律宮縮。鑒于情況緊急,劉穎琳教授立刻為徐女士實施剖宮產。隨著一聲清脆嘹亮的“哇哇”聲,徐女士順利誕下一個男嬰。母嬰安康,有驚無險,產房里的醫護人員一下子歡呼起來,徐女士的家人也終于放下了“心頭大石”。
感謝信中,徐女士講訴了在住院期間受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產科醫護人員體貼入微的照顧,讓她在坎坷的孕產之路上感受到了來自家人般的溫暖。殷殷之情躍然紙上,字里行間徐女士表達了對產科醫護人員的欽佩和感謝。
“非常欣賞孫逸仙紀念醫院的產科醫生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他們也理解我們這群特殊女性艱難的孕育之路!其實醫生們也跟我們一起承受著壓力,總是盡全力為我們排除萬難,守護新生命的誕生。”徐女士說道。
保大還是保小?醫生用經驗和技術化解“兩難抉擇”
劉穎琳教授提醒,抗磷脂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學疾病,研究表明,約5%-20%生育期女性出現抗磷脂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若不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或治療手段,其妊娠丟失率高達24%-60%,并且圍產期孕婦易發生血栓事件,嚴重危及產婦生命。因此,做到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并及時跟蹤調整方案,對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或再次妊娠,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宮頸機能不全是導致中期妊娠復發性流產和早產的重要原因,目前宮頸機能不全患者還無法孕前準確預測,因而無法全面、有效預防,但是可以通過追問病史,從較早期的宮頸超聲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去防止宮頸機能不全導致的流產或早產。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疑似存在宮頸機能不全病史的孕婦應積極進行防治,以減少流產的可能。
“產科醫生經常需要面臨一些艱難的抉擇,就像走鋼絲一樣,平衡母嬰的安全,有時為了保存母親的生命安全需要放棄胎兒,每一個抉擇都是決定母嬰兩個生命的安危,幸好徐女士和寶寶都挺過來了。”劉穎琳教授說道。
2016年,劉穎琳教授作為援藏專家前往西藏進行醫療幫扶,在海拔4700多米的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支援期間,完成當地第一臺剖宮產及宮頸環扎術,也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剖宮產手術。“援藏期間條件非常艱苦,但看到仲巴縣孕產婦死亡率第一次降到零,看到一個又一個高原產婦平安生產,我體會到作為醫生的使命和責任!”劉穎琳教授說道。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圍產專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擁有先進的產前診斷篩查系統、中心胎兒監護系統、重癥新生兒搶救系統,并率先成為廣東省五家擁有產前診斷資格的醫院之一,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復發性流產診療是該科的特色技術,為國內最早開展該診療技術的單位之一,安胎成功率超過90%,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
劉穎琳教授為徐女士實施剖宮產,助她順利誕下男嬰
近日,徐女士回院為劉穎琳教授送上錦旗和鮮花
徐女士寫給劉穎琳教授團隊的感謝信
專家簡介
劉穎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圍產專科主任醫師,圍產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產前診斷中心主任。廣東省婦幼保健協會圍產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保健協會母嬰安康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盆底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泌尿生殖協會女性泌尿學分會常務委員。從事婦產科圍產醫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三十余年,對圍產醫學,尤其是有關宮頸機能不全、宮內感染的早期診斷和防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早產、復發性流產的防治、產后盆底康復等處理有較深的造詣。承擔和參與多個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發表SCI及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和參加編寫多本學術專著。在西藏日喀則仲巴縣援藏期間完成海拔最高地區第一臺剖宮產及宮頸環扎術。
(責任編輯:曾德萍 通訊員:張陽、黃睿、侯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