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2022年3月21日世界睡眠衛生日的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睡眠問題,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數據顯示,當下中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專家預約)教授強調,優質的睡眠可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幸福感。然而就讀初三的小雪最近卻出現了上課經常打瞌睡的表現,十分影響學習和生活,經過診斷后,小雪原來是患了發作性睡病。
尖子生成績一落千丈 竟是上課無故睡著?
小雪是班級的學習委員,上進好學的她是老師口中的尖子生,是同學眼中的學習榜樣。但近半年來,她像變了個人。在課堂上,以前聚精會神的她如今心神渙散,甚至經常突然睡著,持續幾分鐘后又突然清醒過來。長此以往,她的成績一落千丈、跌入谷底。班上的同學私下議論她不配當學習委員,小雪聽到后被氣得直接暈倒,還好被周圍的同學及時扶住。小雪的爸媽、老師隨后趕到現場,把她帶去附近醫院就診。心電圖、腦電圖、頭顱磁共振等多項檢查陸續出爐,令人詫異的是,檢查結果沒有提示任何異常。
一籌莫展之際,醫生聯想到小雪最近出現的日間思睡等異常癥狀,便建議小雪一家到睡眠門診就診。于是,小雪的家長便帶著她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就診,醫務工作者便對小雪進行了詳細的病史采集、精神檢查、各項體格檢查及情緒、睡眠相關的問卷調查,同時,還完善了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小睡睡眠潛伏期試驗(MSLT),檢查結果均明確指向一種疾病,即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不可怕,及時就醫很重要
“發作性睡病以難以控制的嗜睡、發作性猝倒、睡癱、入睡幻覺及夜間睡眠紊亂為主要臨床特點。我國的患病率估計在0.04%左右。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大致相當。它是繼睡眠相關呼吸障礙之后,引起白天過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介紹道,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終身性睡眠疾患,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出現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發作性睡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是環境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發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日間過度嗜睡癥狀,表現為在行走、進餐或交談時突然發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發作,尤其在外界刺激減少的情況下,如閱讀、看電視、駕駛、聽課、開會時更易發生。睡眠持續時間多為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每天可發生數次到數十次不等,多數患者經短時間的小睡后即可頭腦清醒,但不能維持太長時間。此外,一半以上的發作性睡病患者可見肢體無力下垂甚至猝倒,特別是在強烈情感刺激如發怒、大笑時易出現。發作時患者往往意識清楚,無記憶障礙,并可完全恢復。潘集陽教授指出,其實像小雪這種病例并不少見,只不過由于公眾對該疾病了解不足,致使患者及家屬往往多次輾轉于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等其他科室就診,從而造成了較高比例的漏診及誤診,繼而耽誤了患者的病情。
患發作性睡病并不可怕,及時就醫方為上策。潘集陽教授介紹道:“目前,針對此病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1)一般治療,如有規律、足夠的夜間睡眠;白天有計劃的午休等,2)藥物治療,如精神振奮劑(如鹽酸哌甲酯、莫達非尼)、抗猝倒藥物、γ-羥丁酸鈉等藥物;3)心理干預,如對患者表示理解,并鼓勵其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潘集陽教授提醒,發作性睡病如果不及時予以診治,往往會伴隨焦慮、抑郁、社交恐懼癥及肥胖等問題,嚴重時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應警惕此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應盡快到睡眠醫學中心就診,盡早明確、盡早診治!
(責任編輯:黃日金 通訊員:張小濤 張燦城)
文章關鍵詞:
2022年6月1日,中山眼科中心張秀蘭教授團隊基于眼底彩照預測青光眼發病及進展的長文論著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詳細>>
北京時間2023年4月21日,君實生物(1877.HK,688180.SH)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詳細>>
8月25日發表在《歐洲呼吸雜志》上的最新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在患有進展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中,以體重為基礎的尼達尼布給藥方……詳細>>
最近我國又出現了零星新冠病毒案件,不僅僅有境外輸入,而且也有本土案例。部分人擔心新型冠狀病毒會再次卷土而來,所以都不敢出門,害怕病毒入侵……詳細>>
一哭鬧,甚至動一下就會立刻變成“紫娃娃”;發育緩慢,相比同齡孩子袖珍許多。更可怕的是,隨時都有生命危險。10歲的小華(化名)身高只有1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