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今年2月份,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了最新的中國癌癥報告《2016年中國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當年,中國新發(fā)癌癥約406萬例,相當于每分鐘有8個人會得癌癥。其中,無論發(fā)病率還是死亡率,“第一殺手”都是肺癌。
但是,面對肺癌,也不全是壞消息。過去十年,肺癌治療最大的突破就是靶向藥的橫空出世,一大批中國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
靶向藥有什么“絕招”?每個患者都適用嗎?4月15日-22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腫瘤科主任張健與副主任醫(yī)師魏婷,和大家聊聊肺癌靶向藥值得注意的二三事。
靶向藥是什么?靶向治療能精準打擊癌細胞
隨著現代醫(yī)學對癌癥發(fā)生分子機制層面的探索日漸深入,越來越多的致癌位點被發(fā)現。張健主任形象地解釋,如果把機體同癌細胞的斗爭比作防御外敵的戰(zhàn)爭,那么這些致癌位點就好比敵軍的軍事基地,是癌細胞軍隊不斷產生的源頭。為了應對這種惡性機制,科學家們將靶向治療帶到了戰(zhàn)爭前線。同傳統(tǒng)放化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用機制不一樣,靶向藥的角色如同“生物導彈”,在進入體內后,它們會找到并結合腫瘤細胞的致癌位點,使腫瘤細胞發(fā)生特異性的死亡,而對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沒有影響。
所以,靶向治療能夠精準打擊癌細胞,在有良好療效的同時,又能夠明顯提高腫瘤病人的生活質量。
所有患者都適用嗎?需基因檢測明確是否攜帶相應靶點
很多病友們都會疑惑,既然靶向藥這么好,那每個患者應該都要用上才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張健主任解釋,由于靶向藥的打擊對象是癌細胞的致癌位點,那么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有沒有這種致癌位點,就成了靶向藥用藥的關鍵。換句話說,靶向藥只對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有效。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對應一把鎖(基因突變),首先要知道是什么鎖,才能選擇匹配的鑰匙。如果匹配不上,不僅完全無效,還會耽誤治療。
所以,使用靶向藥物前,必須首先進行基因檢測作精準診斷,明確癌細胞的突變類型,了解是否攜帶相對應的靶點。
服藥應該注意些什么?七大注意事項助力發(fā)揮最大療效
雖然靶向藥有很好的作用機制和療效,但如果沒有被正確使用,療效會大打折扣,甚至導致病情惡化。就好比軍隊裝備先進卻紀律渙散,在抗癌這場戰(zhàn)役中,同樣會敗下陣來。
對此,張健主任與魏婷副主任醫(yī)師對常見的靶向藥服用注意事項進行了總結,幫助病友最大程度發(fā)揮靶向藥的療效,在抗癌路上少走彎路。
1、定時定量是首要原則
患者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遵醫(yī)囑按量服用藥物。如第一天服藥時間為早上八點,那第二天也應為早上八點,這樣才能讓藥物在體內保持穩(wěn)定的濃度,也就是讓自己的抗癌軍隊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從而發(fā)揮最大療效。
有些患者因忍受不了藥物不良反應,自行減量,或不良反應較輕時,又覺得一次多服幾顆就會讓藥效更強。注意!這些都是錯誤的打開方式!
調整藥物用量的前提,一定是及時與自己的主管醫(yī)生溝通過病情后,遵醫(yī)囑執(zhí)行。
2、餐前服藥還是餐后服藥?
在醫(yī)囑中或藥品說明書上,都會有詳細的用藥方式,包括“空腹服用”,“餐前服用”這些字眼,它們具體指的是什么呢?
1)空腹服藥:一般指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
2)餐前服藥:一般指飯前15~30分鐘。
3) 餐中服藥:即進餐少許后服藥,服完后繼續(xù)用餐。
4)餐后服藥:飯后15~30分鐘服用。
由于食物容易影響到肺癌口服靶向藥的療效,所以一般建議空腹服用或餐后兩小時服用。
3、漏服藥物怎么辦?
偶爾出現漏服,或服藥后嘔吐,通常不建議自行補服,等到下一次服藥時間正常服藥即可。服用靶向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偶爾漏服不會太影響整體療效。但是如果距離下一次服藥時間超過12小時,則需要補服。
4、與其它藥物合用時要特別注意
有些患者同時患有一些其它疾病,比如慢性胃炎、結核病、精神類疾病等,需要長期使用如抑酸劑、卡馬西平、利福平、巴比妥類等藥物。由于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所以病友們在看診時一定要說明長期或近期服用了哪些藥物,主管醫(y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5、有些水果不能吃
非常不建議患者在服用靶向藥期間食用西柚、石榴、楊桃,因為這些水果中的柚苷、呋喃香豆素類和類黃酮化合物柑桔素等成分,會抑制CYP3A4酶的活性(靶向藥的代謝關鍵物質),從而減慢靶向藥的代謝。也就是說這些水果會延長靶向藥在體內的作用時間,從而增加不良反應出現的風險。
常見的靶向藥如奧拉帕尼、克唑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卡博替尼、依維莫司等都會受到西柚的影響。這里要特別說明,西柚又叫紅西柚、葡萄柚,比較容易混淆的柚子、紅心蜜柚、橘子等都不是西柚,可以放心吃。
6、不良反應怎么處理?可以預防嗎?
腹瀉是靶向藥常見的不良反應。發(fā)生腹瀉時,要注意辨別原因,是感冒還是與服藥所致。注意腹瀉次數與大便形狀、顏色,輕癥腹瀉通常服用止瀉藥即可。但如果出現脫水、精神紊亂、發(fā)熱等重癥癥狀,一定要聯系主管醫(yī)生,及時到醫(yī)院治療。
某些靶向藥會引起間質性肺炎,如出現原因不明的氣促、發(fā)熱、咳嗽等,雖然發(fā)生概率很低,一定要引起重視,立即就醫(yī)。
還有一些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的。如經常修剪指甲,可以預防藥物導致的甲溝炎;飯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潔,可以預防口腔炎;而對于藥物相關的皮疹,則需減少曬太陽的時間,出門做好防曬。
7、按時隨診、定期復查是保障
復查血常規(guī)、心電圖、生化常規(guī)可以有效幫助病友們監(jiān)測不良反應,如是否出現骨髓功能抑制、心律失常,肝腎功能是否正常等。醫(yī)生還需根據各項復查結果判斷藥物療效,以及癌細胞對正在服用的靶向藥是否產生了耐藥性,及時做出治療方案的調整。
最后,張健主任提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任何疾病來說都是一味良藥。對于腫瘤,現代醫(yī)學可供選擇的治療策略有很多,并且在不斷更新迭代中。病友們對醫(yī)生的治療方案一定要有信心、配合用藥、遵醫(yī)囑按時服藥、積極治療,與醫(yī)生攜手共同擊敗“敵軍”!
(責任編輯:梁綺琪 通訊員:伍曉丹)
血液中有抗凝系統(tǒng)和凝血系統(tǒng),一般兩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維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動,并不會生成血栓。但血流速度緩慢,凝血因子發(fā)生病變和血管受……詳細>>
艾滋病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性病之一,主要通過性行為、母嬰傳播和血液途徑傳播。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方法能徹底根治,只能通過用藥的方式延緩病情發(fā)展?!?a href="http://www.zpeb.net/news/a/202107/2696460.html" target="_blank">詳細>>
老年癡呆癥是不可逆的過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出現退行性改變,其主要表現是記憶和認知功能發(fā)生障礙、語言方面發(fā)生障礙以及人格改變,甚至影響社交職業(yè)……詳細>>
“疫情”可以說是自2020年初以來縈繞在國人頭頂始終無法消散的烏云,很多人叨念著“等疫情結束了,我一定……”的時候,也經常會發(fā)出靈魂的拷……詳細>>
近日,江西相關部門發(fā)布了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的審理。文件中指出,江某與張某(女)通過相親認識,10月2日雙方訂婚,江某向張某給付了相應彩禮……詳細>>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變態(tài)反應科
擅長:對于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尤其在不明原因/難治性咳嗽、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呼吸過敏與免疫相關疾病具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