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成年靈長類是否存在活躍的神經發生現象依然存在爭論。2022年5月30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勝/劉奕志/向孟清團隊聯合在Nature Neuroscience(影響因子25)在線發表研究論文,“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of adult macaque hippocampus reveals neural precursor cell populations”。該研究全面繪制了成年靈長類的神經發生細胞圖譜,優化的免疫熒光染色和神經前體細胞體外培養證實了成年食蟹猴海馬存在活躍的神經發生現象。該研究對促進成體神經發生,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如視覺功能損傷、運動障礙以及記憶喪失等疾病的最終治療都具有重要的醫學意義。
中山眼科中心為論文第一單位、 第一作者和最后通訊作者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長文論著
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單元,能編碼、傳遞和解碼信息,猶如構建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傳統神經科學的觀點認為神經元不能再生,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青光眼、視神經損傷和視覺通路缺血等都可以導致視神經細胞的死亡,影響視覺功能,甚至造成失明。多巴胺神經元死亡會導致帕金森癥,造成患者運動功能喪失。而阿爾茨海默病會導致與高級認知和記憶相關的神經元死亡,從而使記憶和認知功能下降。目前針對這些疾病,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海馬齒狀回是成年哺乳動物可以持續產生新生神經元的兩個腦區之一。小鼠海馬區的神經干細胞會分裂增殖并分化成新的神經元,并能與環路進行整合,發揮生理功能。而成年靈長類動物海馬是否存在活躍的神經發生現象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全面系統的研究靈長類的成年神經發生現象對最終治療視覺功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運動障礙以及記憶、認知功能障礙都具有重要的醫學意義。
以往對成年靈長類大腦單細胞測序研究是使用單細胞核轉錄組測序(single nuclei RNA-seq)技術,只能檢測到細胞核中的RNA,而本課題中研究人員優化和改進了靈長類腦組織的單細胞分離技術,首次在成年靈長類腦研究中使用了全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single cell RNA-seq),繪制了成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海馬體神經發生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并描述了他們的細胞分化軌跡以及基因調控網絡(gene regulatory network,regulon)。結合經典分子標記、基因調控網絡、數據整合以及細胞轉錄本瞬間態的RNA速度(RNA velocity)的方法,確立了神經發生過程中的關鍵細胞類型,包括放射狀膠質樣細胞(radial glia-like cells, RGL),中間前體細胞(intermediate progenitor cells,IPC),以及神經母細胞(neuroblast,NB)等。這些細胞類型及其分化軌跡的確立,在單細胞轉錄組水平上完整重構了靈長類神經發生分子過程(圖1)。
圖1
研究人員發現靈長類動物與小鼠的成年神經發生既存在共同點,又存在實質性差異,特別是通過細胞分化軌跡分析以及經典的神經發生的標志基因DCX免疫熒光染色,發現了成年靈長類動物海馬體中存在大量的未成熟新生神經元,而成年小鼠中的未成熟新生神經元數量非常低,提示成年靈長類的神經網絡可塑性與嚙齒類存在重要差異。對這些物種間神經發生的共同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有助于利用小鼠的己經積累的豐富神經發生知識推動目前知之甚少的靈長類神經發生現象的研究,以及向臨床方向轉化。
研究者發現在神經發生過程中,參與調控神經干細胞增殖的一個重要基因HMGB2 (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2)。HMGB2蛋白可與染色質結合,參與基因表達的調控,其表達量與RGL 向IPC 的轉化過程密切相關。這一基因的發現對進一步研究調控神經干細胞增殖具有重要意義(圖2)。
圖2
為進一步驗證成年靈長類動物海馬存在神經前體細胞和具有神經發生的潛能,研究人員通過分離培養成年食蟹猴海馬細胞,獲得了具有多次分裂及傳代潛能的神經前體細胞,并應用單細胞測序和免疫熒光染色等技術證明該細胞具有典型的神經干細胞屬性,不僅表達多種神經干細胞的分子標記,而且能夠向神經元及膠質細胞方向分化。結合體內實驗的數據,進一步證實了成年靈長類動物海馬存在神經前體細胞和神經發生現象(圖2),在干細胞治療以及藥物篩選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本論文第一單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郝趙哲、韋佳如、肖冬長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劉勝研究員,劉奕志教授和向孟清教授以及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的苗智超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責任編輯:梁旭恒 )
文章關鍵詞: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2022年1月24日,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區)開展中國虛擬現實領域首個視覺健康團體標準發布會,對《虛擬現實產品視覺健康影響……詳細>>
2022年6月1日,中山眼科中心張秀蘭教授團隊基于眼底彩照預測青光眼發病及進展的長文論著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詳細>>
成年靈長類是否存在活躍的神經發生現象依然存在爭論。2022年5月30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勝/劉奕志/向孟清團隊聯合在Nature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