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幾年前,來自四川的劉老伯(化名)做了肝癌手術,側上腹部有一條30公分的手術疤痕,術后很久都沒有復查了。不久前,他感覺腹部脹痛不適,去年6月,他來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找到了泌尿外科的張志凌主任醫師。檢查發現,劉老伯的左腎上腺區有一巨大腫瘤。巨大到什么程度?像個柚子,足足有6個腎臟那么大。關鍵是,長的位置非常刁鉆,卡在腹主動脈、腹腔干、脾動靜脈和腎動靜脈之間。
這是一次高難度的腫瘤切除手術,且看中腫專家如何挑戰,切除巨大腫瘤。
“我不怕,你放心手術就是!”
劉老伯住進中腫后,泌尿外科立即安排了全身檢查,并請肝臟外科專家會診。檢查發現,肝癌切除術后肝局部沒有復發,肝癌指標甲胎蛋白(AFP)也正常。讓主診教授張志凌困惑的是:劉老伯左側腎上腺的一個孤立病灶是肝癌轉移到腎上腺?還是腎上腺原發的腫瘤?目前尚不清楚。但無論如何,左腎上腺區的腫物仍然有手術切除的可能,雖然手術難度很大。
“那這一次,腹部左邊也會有一條一樣長的切口,而且腫瘤周圍血管包繞,手術風險很大。術中會不會大出血?腎臟能不能保留住?胰尾和脾臟是否需要切除?都尚未可知。”張志凌告訴劉老伯,專家團隊認為還有手術切除的機會,而且手術治療應該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劉老伯說:“我不怕,你放心手術就是!”劉老伯的家屬也對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非常理解:“我們當地的醫院說沒辦法做,我們輾轉了好幾家醫院都沒有人愿意接。我們相信您,相信中腫!”
一場搏擊:打敗四只“大老虎”
備足了血,與麻醉師充分溝通準備后,劉老伯被送進了手術室。打開腹腔一看,張志凌說了一句:“這是一場惡戰!”
為什么這么說呢?腫瘤不太推得動,這就意味著,腫瘤可能存在局部侵犯,腹主動脈、腹腔干、脾動靜脈和腎動靜脈這四只“大老虎”可能不容易避開。
腹膜后巨大腫瘤推壓脾靜脈、腹腔干、腎靜脈
降結腸已經被腫瘤高高頂起了,糟糕的是部分結腸系膜已經和腫瘤的包膜融為一體。“這部分被侵犯的結腸系膜需要一起切掉。”張志凌對助手說,還好需要切除的這部分結腸系膜并沒有結腸的重要血管穿過,這意味著結腸有很大的可能保留。
翻開結腸后,腫瘤及其周圍的四條大血管豁然呈現在面前。“拉好勾,不要動。”張志凌交代拉鉤的二助和三助。他指著腫瘤表面蚯蚓狀怒張的腫瘤血管,大家的神經立馬繃緊了,因為大家都很清楚,除了四只“大老虎”之外,還有無數條“蟒蛇”守護著這個腫瘤。
張志凌先從最容易的地方下手,把腫瘤外側和下方的迂曲血管先結扎切斷。但是在腫瘤外側和脾臟交界處有一條血管太脆太薄,破裂了,一瞬間血流如柱,他立即用一塊大紗布壓住,對助手說:“這里太深,暴露不好,止不了血,我們先用紗布壓住。”
手術過程
張志凌轉而分離腫瘤內側和上方,腹主動脈、腹腔干并沒有被腫瘤侵犯,雖然分離過程中也還有不少出血。“看看有多少出血?”分離完這兩處后,他問巡回護士。“2000ml。”護士回答。
“麻醉師,趕緊取血!”張志凌對麻醉醫生龍浴輝說。麻醉師一邊加快補液,一邊交代護工取血。隨著血液輸入至患者體內,他把目光聚集在了腫瘤下內側和腎動靜脈之間。
奮戰2小時完美拆彈
“這么大的腫瘤,應該有一條比較大的供血動脈,估計是從腎動脈發出,我們仔細找找。”果然,他們在腎動脈和腫瘤之間狹小的間隙中,找到了一條約5毫米的動脈,結扎切斷了它。
“咦,教授,腫瘤表面滲血減少了”雙手托著腫瘤的二助說。“動脈切斷后,滲血肯定會明顯減少,這也說明了我們結扎的這個是腫瘤的供血動脈”張志凌回答。
“看到這條沒有?這是腎上腺的靜脈。”他指著一條小拇指粗細的靜脈對助手說。“腎上腺的靜脈平時不都是2-3毫米的樣子嗎?”一助問。“這么大的腫瘤,靜脈可以達到這么粗,斷了這條血管,腫瘤就是強弩之末了!”張志凌答道。
隨著剪刀將這條粗大的血管切斷,阻礙切除整個腫瘤的只有被推壓移位的腎動靜脈了。
“越到這個時候,越要小心,因為問題就出現在你放松警惕的時候。”張志凌提醒手術團隊。他小心地用剪刀把腎靜脈表面一層薄如蟬翼的膜剪開,艱難地在腫瘤和腎靜脈之間找到了一個間隙。
助手用血管勾把腎靜脈拉開,發現腎靜脈和腫瘤之間還有好多小血管。“腫瘤長這么大,原來這里還有血供。”接著,他小心地結扎切斷這些供應腫瘤的血管。
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戰,張志凌終于將腫瘤完整切除,并且保留了腎臟。
沖洗、止血,看著清爽的手術創面,手術團隊把腸系膜裂口關閉,把結腸復位并縫合了側腹膜,最后關閉了切口。
“尿量如何?”“1500ml。”麻醉師回答。張志凌對龍浴輝豎起了大拇指,這是對團隊默契配合的肯定,也是對麻醉醫師術中管理的點贊。
最近,張志凌電話隨訪劉老伯,他身體狀況良好,生活也正常。
張志凌提醒腫瘤患者,腫瘤的早期發現和術后規律復查,對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非常重要。早期腫瘤沒有癥狀,但一般都能通過各種體檢發現,治療效果好,創傷小,治療費用低;一旦發展到中晚期,治療效果欠佳,費用顯著升高。如果劉老伯能定期規律復查,就不會等到腫瘤長到這般大小才發現,可能通過微創手術就能切除腫瘤了。
小can說cancer:
腹膜后腫瘤由于位置很深,在早期沒有任何癥狀。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會出現壓迫周圍器官、組織導致疼痛的情況。甚至有些腫瘤體積巨大,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
腹膜后腫瘤的篩查和早診,主要依靠常規體檢。B超作為無創的檢查方式,可以發現大部分2cm以上的腹膜后腫瘤。B超發現可疑病灶后,一般需要通過CT或磁共振再次確認,并根據CT或磁共振決定手術方式和手術入路。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近年來手術治療的腹膜后腫瘤逐年增多,其中不少是超過10cm的巨大腫瘤或復發性腫瘤。腹膜后腫瘤的外科手術復雜,通常需要聯合其他外科,如胃腸科等一起手術。有些復雜病例,還需要在手術前在生物治療科做新輔助化療;部分病例在手術后需要輔助化療、靶向治療或放療。這些多學科聯合治療模式給腹膜后腫瘤患者帶來了良好的生存獲益。
(責任編輯:梁旭恒 通訊員:趙現廷、鄭敏珊)
文章關鍵詞: 腹膜后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