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來自江西的年輕媽媽——吳美麗,雖然只有34歲,但是她的人生充滿曲折,近幾年來困于各種健康問題。幸運的是,四年三次“升級打怪獸”之戰,她均獲得了廣州醫護人員的傾力幫助,讓美麗人生得以重新綻放。最近,美麗因為“心頭大事”又來到了廣州。
連闖兩關后,她遭遇命運第三次“絕殺”
2019年,吳美麗因不孕不育到當地醫院求醫無果,在心灰意冷之時,慕名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最終在該院生殖醫學中心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實現了做媽媽的夙愿。
2020年,一次偶然健康體檢,她發現自己脖子上長了甲狀腺瘤,這一次,她沒有絲毫猶豫,即刻啟程來到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順利完成甲狀腺瘤切除手術,術后康復良好。
“兩次成功的就醫經歷,我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醫護人員充滿信任和感激。所以,當我再次遭遇命運的第三次絕殺時,我毫不猶豫來到這里求醫。”吳美麗表示。
2022年8月,吳美麗突發上腹部疼痛,本以為是普通胃腸炎,到當地社區治療未見好轉,反而出現進行性活動后氣促、夜間呼吸困難等癥狀。吳美麗轉到當地三甲醫院急診科就診,經心臟超聲提示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明顯下降。
這一次居然是心臟出現了問題!吳美麗難以接受自己患有心臟疾病的事實,接連而來的不幸,深深打擊著這位年輕的媽媽。“孫逸仙紀念醫院聞名全國,一定有辦法治好我的病!”吳美麗一刻也不敢耽誤自己的“心頭大事”,慕名找到孫逸仙紀念醫院心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希望可以得到權威的診治。
沖破“致命桎梏”,她重獲心生,開啟美麗人生
王景峰教授經過細致的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后,初步考慮是擴張型心肌病,建議吳美麗住院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入院后心衰中心診療團隊仔細評估了吳美麗的病情,心臟彩超提示美麗的左室射血分數只有28%,她被明確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鑒于其處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償階段,射血分數低于35%,心臟猝死的風險較高,建議其植入心臟轉律除顫除顫器(ICD)。
但由于未經過最優化抗心衰藥物治療,也可以經過最優化抗心衰藥物治療3個月后返院復診,再評估ICD的植入指征,但期間有心臟性猝死風險。
住院期間,美麗經過心衰團隊制定的優化抗心衰藥物治療,癥狀逐漸好轉,心功能由IV級改善到I級。由于經濟原因,經過再三考慮,美麗選擇藥物治療3個月后再返院評估。
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在計劃出院的前一天凌晨時分,美麗的心電監護突然提示心室顫動。值班護士、醫生床邊查看,發現美麗已經不省人事。是心臟驟停!值班護士、醫生和上級醫生,迅速啟動搶救程序,立即床邊電除顫,美麗恢復意識,從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從監護儀報警到電除顫成功,這短短兩分鐘,美麗仿佛走過了一生!正是心內科醫護人員極快的反應速度和扎實的基本功讓她轉危為安。
植入ICD已經刻不容緩。在經王景峰教授為首的心衰中心診療團隊討論并征得家屬同意,2022年9月9日心衰中心周淑嫻教授團隊為美麗成功置入雙腔ICD。術后美麗未再發生室性心動過速,ICD程控功能正常。
9月15日美麗康復出院,相信有了ICD的守護,她一定能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逸仙專家提醒: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唯一手段
王景峰教授指出,心臟性猝死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約占比80%,在我國其發生率為41.85/10萬,即我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達到54.4萬人,其院外搶救成功率低于1%,院內搶救成功率高于院外,但心臟性猝死搶救黃金時間是發病4分鐘內。在院外,心臟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低與心肺復蘇的有效實施率顯著相關。心跳波動停止4-6min后,腦細胞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在1min內實施心肺復蘇成功率近100%,4min內行心肺復蘇約50%的患者可以被救活,每延遲1min,存活率下降10%,所以心臟性猝死搶救成功的關鍵是今早進行心肺復蘇術。心肺復蘇的目的是在給予有效電除顫前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及其他重要器官的生命力。所以全民普及心肺復蘇的操作及簡易除顫器(AED)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院外心臟猝死的搶救成功率。
目前而言,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唯一手段,對于無論是符合ICD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的指征,針對心臟性猝死高危患者,均應考慮植入ICD,為人生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湯秀媚 通訊員:林偉吟 劉文琴 黃泳清)
文章關鍵詞: 甲狀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