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前段時間,韶關一位74歲阿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一側肢體無力,急診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就醫。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多學科協作第一時間為其開通綠色通道,迅速檢查后明確診斷為急性多發性腦梗死,左側頸內動脈末端重度狹窄,遂緊急開展介入手術。現阿伯已出院。
1.一覺醒來,中風了
1月4日早上6點,林伯(化姓)晨起時發現自己右側肢體沒力氣,右上肢不能正常抬起,右腿只能慢慢地抬起來。本想躺著休息一下自行緩解,但躺得越久,癥狀并未緩解反而愈發嚴重,右腳難以抬起。家屬趕緊陪同林伯到當地醫院就醫。
外院顱腦CT未見腦出血,當地醫生考慮腦梗死,但因超出溶栓治療的時間窗,僅僅予以輸液等保守治療。家屬看著癥狀嚴重的林伯,放心不下,只好驅車前往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尋求進一步診療。
下午4點多,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內一科副主任匡祖穎接診了患者。詳細問完病史后,急診為患者完善頭顱DWI及MRA檢查。DWI可見顱內多發散在急性期腦梗死病灶,MRA提示左側頸內動脈末端次全閉塞,考慮左側頸內動脈末端次全閉塞為此次發病的責任血管。
2.急診開展治療,轉危為安
匡祖穎邀請神經介入科主任王培明聯合會診,綜合評估后,認為患者雖然超出溶栓時間窗,但是還在急診血管微創介入治療的時間窗內。再與患者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及治療方案后,家屬同意急診介入治療。
術中造影證實患者左側頸內動脈末端重度狹窄(75%),長度約7.5mm。神經介入科決定為患者行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及支架植入術。
腦血管造影前(左)后(右)對比
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復查造影見左側頸內動脈末端無明顯殘余狹窄,遠端血流速度較前明顯改善,支架貼壁良好。
經過1周的治療,林伯康復出院。出院時,林伯右側肢體活動明顯好轉,右上肢可抬舉過肩,右手可以正常拿物件、用筷子,右下肢可以靈活抬離床面。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專家王展航介紹,臨床上,不少人一覺睡醒就中風了,通常是腦組織供血不足或局部組織受損傷等因素導致。本例患者的頸動脈狹窄嚴重,容易導致血流障礙,使腦部持續缺血缺氧,進而容易出現腦梗死。
中風起病較急,關鍵的治療時間是發病的24小時內,如能及時識別,并進行積極有效地治療,病人可以轉危為安,防止中風的發生及進展。
3.如何快速識別中風?
王展航提醒,可以記住“中風120”識別法,即1(看臉是否對稱),2(是否存在單側肢體無力),0(聆聽講話是否清晰)。同時,中風發病前會有很多征兆,但是容易被大家忽視,當出現突發頭暈、劇烈頭痛、肢體或面部麻木、走路不穩、視物不清時,需警惕中風發作,及時送往有救治能力的醫院。
本文來源: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公眾號
(責任編輯:家醫君 )
文章關鍵詞:
近視是困擾不少人的難題,當近視達到一定程度且沒有佩戴近視眼鏡時,“五米開外雌雄莫辨,十米開外人畜不分”的視覺體驗便成為了常態。隨著電子產……詳細>>
或精益求精,或溫馨暖心,或激情四射,或美美與共……3月1日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舉辦“以文化人聚合力 奮楫揚帆筑品牌”科室文化建設……詳細>>
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和廣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廣東省2022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中山三院耳……詳細>>
髖、膝關節置換術是20世紀最成功的外科技術之一,為大量晚期、嚴重髖膝關節疾病患者解除疼痛、改善功能,提高行走能力與生活質量,提供了最佳治……詳細>>
58歲的黃先生是老實、樸素的裝修工人,平時工作之余最大的消遣便是和工友們喝喝小酒,侃侃大山。從剛出社會的青年到八面玲瓏的中年,身邊的酒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