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準分子激光(PRK)治療近視眼,1983年在美國首先應用于臨床。這是一項集電腦激光、生物醫學于一體的高科研成果技術,原理是通過激光發射器發出193納米波長的高能量光子紫外光,在電腦控制下,精確地將角膜中心部分的前彈力層和基質層的組織細胞分子鏈打斷,消融毛化,將角膜切削成中央深、周邊淺的凹面,使角膜中央的曲率變平,從而達到治療近視眼的目的。手術是在角膜表面50微米薄層處,小范圍(6毫米)進行切削。這種手術精確性高、預測性強、穩定性好,術后絕大多數患者視力恢復正常。手術僅需幾十秒時間即能完成,術畢患者即可回家,因而在世界各地被廣泛采用。
由于PRK是直接在角膜表面進行的,術后短時間內眼睛會有異物感、流淚或有輕微腫痛,一般3~5天能恢復,故術后用藥時間稍長;個別患者合并角膜上皮下混濁和視力回退現象;對高度近視效果不理想。為此,1990年,帕里卡雷斯等人創用“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其原理是利用自動微型角膜板層切削刀,在角膜中央切削出一個直徑約8毫米無屈光度、130~160微米等厚的帶蒂角膜瓣,然后將它掀起,在前彈力層下面的基質層用激光進行切削,從而改變角膜的屈光度。這種手術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彈力層的完整性,符合角膜的正常生理狀態,從而避免了PRK手術后發生角膜混濁現象。這種手術具有PRK的優點,而且屈光度穩定快,現較普遍應用于600度左右的近視患者,若一次矯正不足,可以再次進行手術。
最近,又有一種“準分子激光上皮瓣原位磨鑲術”(LASEK)問世,不適于做PRK和LASIK手術的超高度近視患者,最適宜做此手術。
不要對視力期望過高
人們常見到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的廣告:“瞬間摘掉眼鏡,永久感受清晰!”“手術后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就亮了!”這些廣告詞,對近視患者特別是想參軍、參加高考、學習駕車或對視力有特殊要求的人,很有誘惑力。事實上,準分子激光手術可使絕大多數近視患者摘掉眼鏡,但也有極少數人術后發生并發癥而達不到理想的視力。有些患者認為手術后視力必須達到1.2甚至1.5,否則就算手術失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還有一種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非常小,怎么就會發生在我身上?盡管醫生把丑話說在前面,患者也在手術自愿書上簽了字,可是真的出現了并發癥,就一反常態,埋怨醫生將手術做壞了,由此而導致的醫療糾紛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對簿公堂。
客觀地說,這種手術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治療近視有效而且安全的手段。但是,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醫生技術水平的高低、患者配合默契與否等因素影響,手術不可能萬無一失,要想完全消除并發癥的發生是不可能的。
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
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由于各種因素影響而可能發生多種并發癥,醫生會在術前向患者和盤托出,將丑話說在前面,以便患者自己決定取舍,因為目前這種手術費用昂貴,做不做要細加斟酌。準分子激光手術年齡應控制在18歲以上,50歲以下;患者近兩年近視度數相對穩定,無其他眼疾。醫生認為不適于手術者,不必強求。
常見的并發癥有:創口延期愈合、眩光、角膜上皮下混濁、角膜上皮糜爛、過度矯正或欠矯正、激素性高眼壓、切削區偏心、角膜瓣移位、角膜層間碎屑殘留、不完全角膜瓣等,嚴重者出現如黃斑出血、眼底出血及視網膜脫離,可使視力喪失。此外,患者有必要向醫生了解手術的每一個步驟。若患者配合默契,可避免或減少一些并發癥的發生。例如在角膜切削時,患者一定要注視目標不動,這樣就可避免切削區偏心的發生。在做負壓吸引時,患者不要緊張,固視視標,這樣能盡量將負壓吸引時間縮短為15~20秒,可以避免或減少眼底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視網膜脫離、眼底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淮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能使絕大部分人永久摘掉眼鏡。小部分患者因術后用眼不當,再次發生近視而重新戴上眼鏡,這與手術本身無關。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