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qū)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醫(yī)生點評:臨床上,由于高度近視導致視網膜脫離的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許多正在讀書的學生們,因為缺乏警覺心,對眼部出現的不舒服,誤以為是課業(yè)繁重、眼睛過度疲勞引起,因此往往不加重視,從而延誤了早期就診,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我們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無比精密的“照相機”。它形似球體,球壁由三層膜組成,最外層是角膜和鞏膜,中間是含有豐富血管的葡萄膜,最內一層即為視網膜。視網膜是眼睛的感光系統(tǒng),好比照相機里的感光膠片。它很菲薄,卻又可以分成十層:最外層為色素上皮層,就像感光膠片的基片,其余的九層為神經感覺層,相當于膠片上的感光材料。正常情況下,色素上皮層與神經感覺層間的組織黏附相當牢固,當某些因素作用使菲薄的視網膜產生破口,液化的玻璃體經破口進入神經感覺層與色素上皮層之間時,就發(fā)生視網膜脫離了。這正如膠片的基片和感光材料之間發(fā)生了分離,眼球的感光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就不能夠“照”出繽紛鮮活的美麗世界了。
視網膜脫離可分為三大類,即裂孔性、滲出性和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其中,又以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最為常見,近視患者發(fā)生的視網膜脫離多屬此類型,且近視度數越高,發(fā)病率也越高。正常人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概率約為千分之一。但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者,因為其眼球前后徑拉長,視網膜和脈絡膜不能相應地變長,因而視網膜較容易變薄、退化,一旦視網膜出現裂孔,就很容易造成玻璃體滲入繼而發(fā)生視網膜脫離了。據資料顯示,由于高度近視導致視網膜脫離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一,而臨床上視網膜脫離的患者中,約八成以上是高度近視引起的。當單眼發(fā)生視網膜脫離時,另一只眼晴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機會也同時增加,比例約為25%。因此,像小蘭這種高度近視患者,平時就要格外小心了。
視網膜脫離一般不會有眼紅、眼痛,但在視網膜脫離的初期,可出現一些先兆癥狀。像小蘭,眼前有越來越多的黑點飛來飛去,就是因為眼軸過長,導致玻璃體由膠狀變成液態(tài)(即玻璃體液化),部分玻璃體濃縮,形成點狀、條狀或絮狀混濁,隨著眼球運動而上下飄動所致,臨床上把這種情況稱為“飛蚊癥”。玻璃體液化后,很容易發(fā)生玻璃體后皮質從視網膜內表面脫離,此時,變異的玻璃體會對視網膜產生一過性機械牽曳,有的患者就會出現眼前持續(xù)數秒鐘的光影閃爍。當頭部過多震動或長時間劇烈運動時,玻璃體動蕩增加,變薄、萎縮的視網膜受到較強的牽引就會導致裂孔的出現,隨之視網膜脫離就發(fā)生了。如果脫離范圍大,治療不及時,視網膜缺少血液營養(yǎng)供應,常可導致失明。
視網膜脫離的治療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早發(fā)現、早治療。脫離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反之,脫離時間越長,病情越復雜,治療效果越差。當脫離后的視網膜萎縮和變性已變?yōu)椴豢赡鏁r,手術效果則較差;視網膜脫離一年以上,即使手術成功,視力恢復也不好。至于治療方法,簡單地講,對于尚未脫離的單純視網膜裂孔可采用激光治療。視網膜脫離一旦發(fā)生,手術就是主要的治療措施。手術方式有多種,如冷凝封閉裂孔環(huán)扎加壓術、充氣環(huán)扎術、玻璃體聯(lián)合手術等。但各種手術的目的只有一個,即想方設法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使其重新貼附于脈絡膜上,從而盡可能地恢復視力。
那么,高度近視患者應如何預防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生呢?這也是許多人關心的。高度近視眼患者,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視力,防止近視加深,這點尤為重要。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用眼,用眼時注意勞逸結合。另外,高度近視眼患者要特別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尤其跳水、打籃球、進行震動極大的自行車或摩托車越野運動等時,應盡量保護好頭部和眼球。小蘭就是因為跑步導致已變性的視網膜發(fā)生脫離的。對于所有患有高度近視的人士,不管年齡大小,都要定期去醫(yī)院散瞳檢查眼底,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如果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眼前有越來越多的黑影飄動,特別是發(fā)生像雷電樣的閃光感覺,或自覺眼前有固定黑影遮蓋時,就應該盡早請眼科醫(yī)生檢查,切莫掉以輕心。
現在,像王經理夫婦那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為數不少,但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高度近視常會在視網膜造成許許多多的并發(fā)癥,提高警覺,及早發(fā)現先期病灶,及時給予妥善的治療,才是保護靈魂之窗的最好法寶。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y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y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y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劉彩婷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qū)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