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藥物治療
藥物療法試圖促進血液的吸收。但尚無一種藥物確認有肯定的療效。由于玻璃體出血的病例各不相同,難以進行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評價某一藥物或非手術療法的效果。文獻中報告較多的是尿激酶玻璃體內注射。應用尿激酶的機理是,此酶能激活血塊中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原,使血塊溶解破碎,還可能增加眼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液吸收。玻璃體注射可在散瞳、局麻下進行,作2條直肌的牽引縫線固定眼球,術前給0.5g醋氮酰胺口服以降低眼壓,在注射前也可行前房穿刺軟化眼球,然后通過睫狀體平部向玻璃體內注射0.3ml尿激酶25000ploug單位(蒸餾水溶解)。在6~8周后,如果玻璃體仍不透明,可再重復注射一次。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后常引起前房積膿,需要3~6天才能消退。眼壓也可能有一過性升高,可在術后1~2周內口服醋氮酰胺0.25g,每日4次。Campman-Smith治療27例(34眼),10眼視力進步,10眼無變化,3眼惡化。陳道瑜等采用結膜下注射法,療效與上述結果近似。在動物實驗中,Koziol等給猴眼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22500CTA單位,結果對玻璃體血液的清除無明顯作用。在未經過嚴格病例對照的報告中,對出血吸收緩慢的病人,用尿激酶6000~10000IU作球旁注射,每周1次,共8~10次,取得一定療效。其它藥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復方中藥制劑,如復方丹參液、復方樟柳堿也在臨床中應用,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
物理療法
曾有報告用超聲波治療玻璃體出血,但實驗表明,完全劑量的超聲波無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Coleman等認為,超聲波能促進玻璃體膜的吸收。氬激光也曾試用于擊射玻璃體內的凝血塊,可使血塊氣化、松解離解,紅細胞破裂,巨噬細胞活力增強,血液的吸收加速。但可能僅適用于有明顯的凝血塊而且周圍介質透明的病例。
手術治療
玻璃體切除術最適宜于眼外傷(如挫傷、裂傷、穿孔傷或破裂傷)引起的玻璃體出血病例。
1.眼外傷性玻璃體出血的早期玻璃體切除術 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傷后1~2周內手術較為適宜,此期切除眼的血塊和炎性產物,能避免血液對創傷修復過程的過度刺激,減少眼內纖維組織增生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發生的機會,視力恢復的可能性較大。
2.術中或術后出血的處理 有報告說明在灌注液中加入凝血酶能降低出血的發生率。6-氨基已酸對預防術后出血有一定作用。少量術后玻璃體出血可不作特殊處理,一般能很快吸收;較多時,可采用灌吸法或氣液交換將血塊吸出。
周邊部視網膜冷凝術 已試用于嚴重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合并玻璃體出血,而已不適合作玻璃體手術的病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玻璃體血液的吸收,同時凝固了部分視網膜組織,對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
預后:主要取決于引起出血的原發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數等因素。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