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寫的“高度近視”詩。白居易大概在三十幾歲時眼睛就出現了問題,限于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白居易只知道視力不好,但他不知道眼睛的玻璃體和視網膜出了大問題。在很多人眼里,高度近視眼只不過是度數高,只需配戴一副合適的眼鏡就行了,其實,不然。
眼科臨床醫學證實,近視超過600度就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分為兩種,一種盡管度數很高,但眼底并不出現問題;另一種叫病理性近視,不單單是視力差,最重要的是眼球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即前后徑加長,眼球后部的視網膜和脈絡膜會受到牽拉而出現裂孔,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脫離,出現視野缺損、暗點等癥狀,其后果就是失明,那就不是白居易所述的“不是春天亦見花”,而是“一生幽暗又如何”了。
據眼科流行病調查證實:70%左右的視網膜脫離患者是近視眼,其中30%-40%是高度近視。
那么,高度近視病變是怎么發生的呢?白居易在“晚年寓洛”,于《與元九書》中,曾無奈地寫到“飛蠅垂珠在眸者,動以萬數,蓋苦學力文所致”。把高度近視眼引起的病變歸因于“苦學力文”,現在眼科臨床醫學證實:遺傳因素是高度近視發生病變的主要原因,“苦學力文”,也是原因之一。但現在,有些年輕白領一族、“電腦一族”高度近視逐漸增多,有時還不是真的“苦學”,其原因大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他們整天坐在電腦前,即便是坐車,不是手里“發短”,就是“電玩”,再加上不良飲食習慣等,近視度數逐漸增加,并最后眼底也出現異常,也就不足為怪了。
值得注意的是,高度近視引起的眼底病變常常在青年時期就已開始了,如果病變在初始時就得到重視,可能就不至于像白居易那樣晚年“花非花,霧非霧”,視力極度低下了。
高度近視眼引起的眼底病變,在當今,配戴眼鏡和必要的手術治療已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提高視力的重要方法。高度近視如果矯正視力好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如采用特殊的長波長激光技術的光動力學療法、眼球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形成藥物以及電離子透入療法等,來治療高度近視發生的眼底病變,這些治療方法通過臨床驗證已經收到“病根雖固去不難”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