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陳女士是一位剛退休不久的老人,近幾個月來她老覺得眼睛不好,到醫院檢查時,醫生說,她兩只眼睛都得了老年性白內障,白內障這個名詞對陳女士來說一點都不陌生,電視廣告和報紙都可以經常看到,但對白內障這種病卻沒有深入的認識:白內障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得了白內障會不會以后就瞎了呢?有沒有什么治療方法呢?平時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白內障是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主要發生于50歲以后的老年人,老年性白內障是白內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白內障的發病原因復雜多樣,發病機理亦有多種學說。老年性白內障可粗略理解為年齡相關的氧化代謝損傷性的疾病,由于人體眼睛里的晶狀體僅依賴于房水及玻璃體滲透,在人體各個機能老化的過程中,營養、消化功能與機體的代謝也逐漸減退,各種內外因素致使晶狀體屏障功能受損,從而導致晶狀體內環境改變,引起晶狀體光學性質改變及晶狀體組織變性混濁,此時,光線因被混濁晶狀體阻擾而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所以人就不能看清物體了,一般晶狀體完全混濁需要數月或數年。
過去由于醫療條件的限制,白內障多數會最終走向致盲的結局,因此,很多人一聽到自己患了白內障,等于就被宣判成了瞎子。隨著科技進步,眼科顯微手術的發展,各類型白內障摘除手術(白內障超聲乳化)和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普及和廣泛開展,給白內障患者帶來了福音,為白內障患者擦亮了心靈之窗。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主要是使用超聲乳化儀,應用超聲能量對晶狀體核和皮質乳化后吸出,保證完整的后囊膜,再植入折疊型人工晶體,此手術具有切口小、時間短、切口不縫合、術后散光小、視力恢復快、愈合快、效果好、且術中不易撕破后囊、術后發生黃斑樣水腫和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概率低等優點,是目前治療白內障較為先進可靠的方法之一,到目前為止,手術治療是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措施,因此,一旦患了白內障,切忌聽信一些廣告中吹捧的藥物治療方法,別花了冤枉錢不算,最后還延誤了病情。
那么平時白內障患者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預防白內障的早期產生
1.戴深色眼鏡,避免強紫外線直接照射眼睛
接受太陽紫外線照射的時間越長,發生白內障的幾率就會增大,所以平時在外出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強烈紫外線的照射,老人外出散步時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紫外線沒那么強烈時,正午出門紫外線太強烈時可以戴上深色眼鏡或者撐一把傘,同時避免陽光下用眼。
2.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
在人眼中維生素C能對抗和減輕氧化還原物持對晶體的損害。隨著年齡增長,因機體代謝機能減退可致人眼中維生素C含量明顯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狀體變性,導致白內障發生。
3.不吸煙、不飲酒或少飲酒,多吃蔬菜和瓜果。
1.保護眼球,注意用眼衛生
由于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切口完全愈合一般需要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術后在較長的時間內要防止眼部外傷,不擠壓或碰撞眼球,避免劇烈活動,避免劇烈咳嗽或打噴嚏,洗臉時要注意避免水進入手術后的眼睛里,不用手去揉搓眼睛。
2.避免用眼過度,防止用眼疲勞
平時要注意避免用眼過度,切勿長時間看電視電腦,并注重正確的用眼姿勢和保證充足的光源,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昏暗的環境中閱讀和工作,每用眼一個小時左右就要閉目養神或望望遠方,讓眼睛適當休息下。
3.術后進行屈光矯正
由于所植入的大多為硬質的、不可變焦的人工晶體,為了彌補術后屈光調節的缺陷和提高手術后眼睛視覺的質量,一般在手術后3-6個月需要去驗光配鏡,進行屈光矯正。
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
平時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食物及煙酒的刺激,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質軟的食物,忌用硬食,每日定時排便,保證大便通暢,以防過度用力而導致晶體脫位,同時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定期復診
術后出現眼花、輕度異物感、眼瞼少量淤血等屬于正常反應,部分患者在術后2天-2周出現眼紅加重并眼痛、流淚、怕光或伴有視物模糊等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到眼科檢查以排除眼內感染的可能,一般術后1周左右需要回醫院復診,要定期回醫院換藥和按醫囑在家用藥。
>>>推薦閱讀
藥膳對老年性白內障有輔助治療作用。現介紹4款居家DIY并行之有效的藥膳飲品。
為什么有些白內障患者手術后視力就恢復得很好,有些則恢復的不好呢?其實這和患者本身的發病程度也有一定的關系。蘭州普瑞眼科醫院專家指出,在白內障手術前,應該先進行眼……
專家表示,想要辨別自己是否患有白內障,就需要認真觀察眼睛晶體。人們在患上白內障之后,常會表現出晶狀體皮質完全混濁,外觀上呈彌漫性乳白色,晶狀體的膨脹完全消退,前……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劉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