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qū)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大多數人容易將霰粒腫和麥粒腫混淆,其實這是兩種不一樣的眼科疾病。霰粒腫是一種慢性炎癥肉芽腫,無論是兒童或成人都糊出現(xiàn)該種癥狀。
什么是霰粒腫
霰粒腫又稱瞼板腺囊腫,是腺管排出受阻,腺管內分泌物潴留引起慢性炎癥肉芽腫。多見于兒童,成年人也可罹患,上下瞼皆可發(fā)生,可單發(fā)或多發(fā)。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瞼皮下無壓痛硬結,可推動,一般經及時治療后,對眼及身體無大妨礙。
由于慢性結膜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瞼緣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癥刺激。若瞼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圍組織則會形成瞼板慢性肉芽腫。多見于青少年或中壯年。可能與該年齡階段瞼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關。發(fā)生在上瞼者居多。
霰粒腫診斷依據
病程緩慢,一般并無明顯癥狀,無疼痛有時僅有沉重感,可因有腫塊壓迫引起暫時性散光,或腫塊壓迫眼球而引起異物感。
眼瞼皮下可觸及一至數個大小不等的圓形腫塊,小至米粒,綠豆,大至黃豆,櫻桃,表面光滑,不與皮膚粘連,邊緣清楚,無觸痛。
翻轉眼瞼在腫塊在結膜面,可見紫紅色或灰紅色局限隆起,如有繼發(fā)感染,可演變成麥粒腫,則在形成上與內麥粒腫很難區(qū)別。
小型腫塊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結膜面,排出膠樣內容物,形成蕈狀肉芽狀增殖,這種肉芽組織亦可通過瞼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瞼緣表面形成乳頭狀的增殖。
當有繼發(fā)感發(fā)生時,即可形成內麥粒腫。
老年患者,特別是術后反復發(fā)作,應將切除的標本送病理檢驗,以排除瞼板腺癌的可能。
霰粒腫常見治療方法
1、早期較小的霰粒腫,可通過熱敷或者理療按摩療法,促進消散吸收。
2、在囊腫周圍或囊腫內注射強的松龍0。3~0。5ml,可以促進吸收,獲到良好的效果。
3、手術治療:小的囊腫,無需治療,大的霰粒腫,可作手術摘除。術中一定要將囊壁摘凈,以防復發(fā),切口于瞼結膜面,取垂直方向,肉芽組織突出于結膜面時,應同時剪除。
霰粒腫中醫(yī)治療方法
1、中醫(yī)多從痰濕內聚,痰熱阻結論治處方,但療程長、收效慢、效果差,病人也難以堅持,故目前較少以內服中藥治療者。
2、臨床常作霰粒腫切開刮除術,有立竿見影之效。由于切口在結膜面,術后無瘢痕,安全、無礙美觀,易于被人接受。
3、對于懼怕手術又不愿長期服中藥者,可試行霰粒腫囊腔內注射強的松龍,有報告效果良好者。
4、霰粒腫繼發(fā)感染時,應按麥粒腫處理,炎癥消退后,最好做手術切除。
推薦閱讀
霰粒腫是一種非常多見的兒童眼病,最初發(fā)病時,兒童表現(xiàn)的是眼瞼上可以看見一個小的腫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物逐漸增大。
霰粒腫又稱瞼板囊腫,是瞼板腺口受到阻塞,刺激腺體周圍組織,引起慢性炎癥反應,逐漸形成凸起的腫塊。雖然上下眼皮都可受累,但上眼瞼受害的機會更多,表現(xiàn)為眼瞼表面皮膚隆起,可摸到皮下的硬塊。
常見的眼瞼“小包包”包括麥粒腫和霰粒腫,麥粒腫又分內麥粒腫和外麥粒腫,一般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紅、腫、熱、痛,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使炎癥消退或局限,麥粒腫也可能出現(xiàn)白色或黃色“膿點”,破潰后流出膿液和血性液體,此時需要手術切開排膿。
(責任編輯:張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