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角膜炎是眼科疾病的一種,而角膜炎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角膜炎所表現的癥狀是不同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不同類型角膜炎的表現癥狀。
基質性角膜炎
1、梅毒性:先天性梅毒引起者,發病年齡多為5~20歲的青少年。兩眼同時或先后發病,并伴有耳聾、上門牙下緣缺損、鞍鼻等特征,后二者和角膜改變構成;血清康華氏反應陽性。后天梅毒引起者少見。眼部病變一開始,即有明顯的刺激癥狀。從角膜周邊部開始發生浸潤,逐漸向中央區擴展,最后在角膜中心區會合。角膜基質因浸潤、水腫、呈灰白色霧狀混濁,失去原有的光澤。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明顯。隨著角膜病變的發展,可見新生的深層血管呈毛刷狀從角膜緣四周侵入角膜基質,逐漸伸向角膜中央,使角膜變成暗紅色磨砂玻璃樣混濁。一般兩周后浸潤可擴展到全部角膜,約1個月炎癥達高峰;同時布滿新生血管。此病總是伴有虹膜睫狀體炎。恢復期,睫狀充血減輕,炎癥漸消退。角膜混濁的吸收,也從周邊部開始;炎癥消退后角膜光澤恢復正常。最終,在角膜中央區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影響視力;如瘢痕致密或變成扁平角膜時,可嚴重影響視力。角膜新生血管逐漸變細萎縮。多年后,在角膜深層留下極細的灰白色絲狀影子血管,成為本病永存的特殊標志。有的病例因并發虹睫狀體炎,可導致繼發性青光眼。
2、結核性:多單眼發病。在角膜基質中、后層發生浸潤。初期靠近角膜緣,后漸向角膜中央發展。浸潤性混濁多呈結節狀或團塊狀。其數目不定,多局限于一定區域,不像梅毒性的全面蔓延。在炎癥浸潤的同時,出現新生血管,其分布也呈區域性,由少增多,并在結節狀混濁的周圍呈絲球狀盤繞。病程經過緩慢,可成年累月反復加重,最后大部角膜受累。愈后留下較厚的、濃淡不一的瘢痕,視力可嚴重受到影響。
3、麻風性角膜基質炎:麻風桿菌可通過血源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經的顳顴支和三叉神經的面支受損,使眼瞼位置異常,正常的眨眼動作和角膜反射消失,導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的混濁和損傷,麻風桿菌也可直接侵襲角膜引起角膜基質炎。主要表現為早期細小點狀角膜炎,后發展為彌漫性表層點狀角膜炎,繼而出現盤狀基質浸潤或彌漫性基質浸潤和新生血管長入。
泡性角膜炎
1、發生在球結膜者呈結節狀,色灰紅,直徑1—4毫米,周圍局限充血,易破潰,1周左右愈合,不留瘢痕。
2、在角膜或角膜緣者,表現為灰白色圓形結節,邊界清楚,易形成潰瘍,伴有新生血管侵入,愈后遺留瘢痕。
3、病變發生在結膜,僅有異物感或灼熱感;如在角膜緣及角膜,則有嚴重的畏光、流淚、疼痛和眼瞼痙攣癥狀。
4、位于角膜緣的泡疹,有時形成淺潰瘍,向角膜中心發展呈束帶狀混濁,結膜血管也呈束狀進入其中,稱為束狀角膜炎。
神經麻痹性角膜炎
1、角膜知覺減退或喪失,瞬目反射遲鈍鈍。
2、角膜上皮乾燥、混濁、大片剝脫。
3、繼發感染、前房積膿,重者角膜穿孔。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起病前常有感冒或發燒病史,或角膜擦傷,或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或勞累等。初起角膜上皮呈小點狀混濁,輕度睫狀充血,有畏光、異物感。繼而形成小水泡,小水泡很快破裂,并相互連接,形成樹枝狀淺潰瘍(臨床診斷為樹枝狀角膜炎)。疼痛、畏光、流淚、瞼痙攣癥狀加劇。角膜知覺減退。這種潰瘍如不向周圍及深層發展,歷時數天至數周可愈合,留下少許瘢痕混濁,對視力影響不大。樹枝狀者久治不愈或使用了激素,則病變向深發展成地圖狀(地圖狀角膜炎),癥狀又加重,并常繼發虹膜睫狀體炎,但通常無前房積膿,提示有細菌混合感染的可能。炎癥消退,潰瘍愈合,多留下一定程度的瘢痕和新生血管,危害視力。
推薦閱讀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癥。角膜淺層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故該病常有明顯的刺激癥狀,有畏光流淚、酸痛等。角膜本屬透明,一旦有病,則其透明度發生改變,病人常主訴有視物模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在很多男性女性為了美觀和方便,經常佩戴隱形眼鏡,其中有許多人喜歡帶彩色隱形眼鏡。那么,經常佩戴隱形眼鏡容易導致角膜炎嗎?
角膜是眼屈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照相機的鏡頭,所以,角膜疾病可直接影響視力。通常所說的“黑眼珠”,就是通過透明的角膜,虹膜和瞳孔本色的展示;故在顏面部容貌美中,角膜的透明性顯得十分重要,影響角膜透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角膜炎居首位。
(責任編輯:張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