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一般情況下,兒童易患沙眼。雖然現在此時是夏季,但是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仍然會容易患上沙眼。那么,要如何預防沙眼呢?
沙眼的癥狀
沙眼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雙眼發病,多發生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在沙眼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
沙眼的預防
1、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面部清潔,不用手揉眼。
2、手巾、手帕要勤洗、曬干,一人一巾專用,不能隨便使用他人手帕手巾。
3、用流水洗臉,如用臉盆,使用前后要做好消毒。
4、家庭作好滅蠅、滅蚊,清除滋生地。
5、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6、保持睡眠區的通風隔離。
沙眼的治療
1、局部滴用眼藥水:常用15%~30%磺胺醋酰鈉眼藥水(又稱斑馬牌眼藥水)、0。1%利福平眼藥水、0。1%肽丁胺眼藥水(又稱增光眼藥水)等滴眼,每次1~3滴,每日3~4次,晚上可涂用金霉素眼藥膏。
2、局部涂擦或濾泡擠壓法:如果是濾泡較多的沙眼,可以讓醫生用海螵蛸或濾泡壓榨鑷破壞濾泡。每周1次,經過2~3次治療后即能見效,但不能根治,患兒仍要配合進行藥物治療。
3、其他療法:輕癥沙眼一般局部用藥即可,而重癥活動性沙眼或并發角膜潰瘍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磺胺藥或抗生素治療,如復方新諾明、強力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也可以配合口服維生素AD丸,以促進角膜上皮的修復,減輕眼部不適。
沙眼的并發癥
1、瞼內翻及倒睫:在沙眼的后期,病變可侵及瞼板,因瘢痕組織收縮而變短,加之瞼結膜,特別是瞼板上溝部位因瘢痕而收縮,遂使瞼板向內彎曲如舟狀,形成典型的瞼內翻倒睫。倒睫亦可單獨發生,乃由于毛囊附近受病變侵犯后產生的瘢痕所致。倒睫的長期刺激,可使角膜淺層呈現彌漫性點狀浸潤,繼而上皮剝脫,形成潰瘍,稱沙眼性角膜炎或沙眼性角膜潰瘍,此時病人異物感、怕光、流淚、疼痛、及視力模糊等癥狀。應及時作內翻矯正及電解倒睫術,以免造成嚴重的損傷。
2、沙眼性角膜潰瘍:在血管翳的末端有灰白色點狀浸潤,一旦破潰,即形成淺層潰瘍,這些潰瘍可以互相融合,形成小溝狀潰瘍。這種由沙眼血管翳所引起的潰瘍,與倒睫所引起者,均稱為沙眼性角膜潰瘍。前者以用藥物治療為主,后者應做手術矯正瞼內翻倒睫。
3、上瞼下垂:由于上瞼結膜及瞼板組織增生肥厚,使上瞼重量增加;同時病變侵及苗勒氏肌和提上瞼肌,使提瞼功能減弱,因而發生上瞼下垂,治療仍以沙眼為主。
4、沙眼性眼干燥癥:由于結膜表面瘢痕化,將結膜的付淚腺及杯狀細胞完全破壞,淚腺排泄管在上穹窿部的開口也被封閉,粘液和淚液完全消失,結膜及角膜變干燥,嚴重時結膜角膜呈彌漫性實質性混濁,上皮角化、肥厚,形似皮膚、視力極度降低,此時應點魚肝油或人工淚液(含有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tose)以減輕結膜、角膜干燥。或行淚小點封閉術,以減少淚液的流出。
5、淚道阻塞及慢性淚囊炎,沙眼衣原體侵犯粘膜,可引起淚小管阻塞,或鼻淚管阻塞,進而形成慢性淚囊炎。
推薦閱讀
一些人誤認為沙眼是沙粒吹入眼中引起的。其實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體(chlamydia)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詞trachoma來源于希臘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
眾所周知,沙眼 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那么沙眼會引起什么嚴重的后果呢?
沙眼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眼部結膜角膜慢性疾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