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博士毛真介紹,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砂粒,故名沙眼。沙眼的傳播與患者的衛生習慣、生活條件、居住環境、營養狀況、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沙眼衣原體很容易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沙眼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沙眼衣原體,它很容易傳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臉用具和其他所接觸的物品上,當人們緊密接觸時,沙眼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過手指、衣物、物品的交互接觸而傳播。當蒼蠅飛到眼睛上尋找水或食物時則把沙眼衣原體從一個人攜帶至其他人。以上情況均可造成重復感染,從而增加沙眼炎癥的嚴重程度。
“而沙眼致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沙眼對角膜的損害造成的。沙眼引起的上瞼內翻倒睫長期摩擦角膜上皮,會引起角膜上皮的損害和角膜炎,導致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長。同時,沙眼的淚液分泌減少會加重角膜上皮的損害,導致角膜上皮角化,呈皮膚樣外觀。沙眼性角膜潰瘍形成后繼發細菌感染,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縮。以上這些都可能造成嚴重視力損害,導致失明。”她說。
如何沙眼傳播感染的機會?毛真介紹,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面部清潔,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曬干;托兒所、學校、工廠等集體單位睡眠區應進行分隔和通風,應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臉,加強理發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合理處理垃圾,改善廁所環境,減少或消滅蒼蠅,并要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專家支招預防致盲性沙眼
沙眼是世界衛生組織“視覺2020”目標重點防治的眼病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沙眼的流行和危害已得到較好控制,但在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由于醫療、衛生條件差,沙眼仍呈流行狀態,沙眼致盲問題在我國還未完全根除。
專家建議,平時要盡量保持面部清潔、勤洗手;盡可能采用流動的清水洗手、洗臉;毛巾臉盆要干凈、專用,避免交叉感染;避免用手揉眼。同時,家中要做好滅蠅、滅蚊工作;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普通患者較難分辨沙眼和結膜炎的細微差別,其實兩者在治療方法上有差異。因此,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由專業眼科醫生來進行診斷、治療。
(責任編輯: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