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小時不近視,成年就能幸免?未必!專家指出,過去多認為成年眼球發育已完善,讀書用眼的時間沒有中小學生多,除遺傳因素外,成年人的視力狀況理應比較穩定,不易進展為近視。但臨床發現,如今青年人尤其是白領幾乎都離不開電腦,天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仍有可能出現近視或近視加重,甚至患上其他眼病。
專家提醒,哪怕是視力良好的成年人,每天近距離用眼時間最好也別超過6小時,并盡量多做室外運動,減少進入游戲機、電視、電腦等“促近視環境”。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黃仲委教授
病例:
小時不近視 長大才中招
剛剛大學畢業的阿杰最近視力有點模糊,來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就診。接診的黃仲委教授給他做了外眼和內眼的基本檢查,然后插鏡片矯正,發現他視物不清的原因竟是近視。
“怎么可能?讀書時我都沒有近視,怎么長大了反而近視?”阿杰很不解。不過,他坦承,以前讀書時雖然用眼很多,但有父母在身邊經常提醒,而且自己也喜歡運動,每天在運動場上揮汗的時間也不少。出來工作后白天壓力大,整天對著電腦,晚上回到家里,最常見的放松方式也是用電腦打游戲或熬夜看球,一天幾乎將近10個小時是對著電腦、電視的。
“這就難怪了!秉S教授根據阿杰的發病情況分析稱:“你是最近才視力下降的,有可能還是假性近視。先別緊張,經過適當的休息與治療,或許還能改善!
解讀:
成年后為什么還會近視?
“青少年近視發生率愈來愈高,這已是共識,但小時候未‘中招’的成年人,別以為自己就已經逃過了近視的危險期!秉S教授指出,過去多認為,由于成年人的眼球發育已完善,讀書的時間也沒有中小學生多,除遺傳因素外,成年人的視力狀況理應比較穩定,不容易進展為近視!暗缃竦某赡耆嗽谌粘9ぷ骱蜕钪袔缀醵茧x不開電腦。天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青年人尤其是白領的近視發生率正在提高。”黃教授分析稱,辦公室白領整日坐在電腦前,白天長時間、高強度用眼,晚上還要上QQ、玩手機,人是悠閑了,眼睛卻一直“沒閑著”,特別是眼睫狀肌,長期處在近距離工作的疲勞狀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原先視力正常的就會出現近視,而早已近視的度數就可能加重,甚至患上其他眼病。
不過,成年之后患上的這類“近視”,像青少年一樣,在初發期很多還是假性近視,患者同時還會感覺到眼睛酸脹、干澀。治療的最好方法就是讓眼睛充分休息,看近物時間久了,要有意識地找遠處一個定點注視,讓眼睛遠近交替調節,放松眼調節肌。
預防:
每天近距離用眼別超6小時
黃教授認為,無論老少,要保護好眼睛,預防近視等眼病,最好方法就是不要一次性長期用眼,要少用眼、巧用眼,注意以下幾方面:
1、每天近距離用眼時間累計最好不要超過6個小時,而且,每30~40分鐘要讓眼睛休息一下;
2、工作時能聽的不要看,能走動就別坐著;如果有條件,工作中的辦公桌和家里的書桌最好放在前面沒有物體遮擋的地方,有開闊的視野,便于眼睛休息時適當遠眺;
3、桌子上使用的臺燈如果是白熾燈,最好為25~40瓦,光線從側面照射進入,不要直射眼睛;
4、操作電腦時,眼睛跟屏幕至少要保持50~60厘米的距離;多做室外運動,減少進入游戲機、電視、電腦等“促近視環境”。
提醒:
視力下降 經休息難緩解早就醫
黃教授提醒說,成年人出現的視力下降、視疲勞等癥狀,如果經過休息不能緩解或完全消失,不一定是近視這么簡單,要及早到眼科就診,排除眼部是否存在其他病變。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的影響,有些疾病會促使視力下降。比如,高度近視繼續發展、糖尿病引起晶體屈光度改變、早期白內障、青光眼等,都是可影響視力的潛在因素,需要特別警惕——
1、高度近視
多數為病理性近視,具有遺傳性,表現為近視屈光度持續加深;如果高度近視患者選擇的職業需長期伏案工作,其屈光度停止發展的可能性更小。值得提醒的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晶狀體混濁,晶狀體因為致密度增加,而使得其屈光能力增強,從而使近視度數增加,視力也越來越差。如發現自己的眼鏡度數突然加深,不要忙于換眼鏡,建議先到眼科排查有無白內障。
2、糖尿病眼病
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青年糖尿病發病率也在增高,血液中血糖含量增高,尤其是突然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可引起眼內房水滲透壓降低,晶狀體可能由于葡萄糖含量增加而處于相對“高滲狀態”,晶狀體發生水腫可致屈光力增加,產生近視癥狀,這也算是一種假性近視。這類患者先別忙著配眼鏡,在得到有效的治療、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一段時間后,近視癥狀就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3、青光眼
青光眼中的開角型以青中年較多,如果本身是近視、高度近視患者,其發生率更高。開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癥狀是眼壓波動、眼脹、眼模糊,與視疲勞很相似,不是眼科醫生很難區分得清。
(責任編輯: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