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一、角膜接觸鏡分類
可以分為硬性和軟性接觸鏡兩大類。
(一)硬性接觸鏡
1.標準硬性接觸鏡:PMMA制成,透氧性差,依賴于瞬目時,淚液將氧氣帶到角膜。通常為日戴型。矯正視力效果良好,特別是存在明顯散光者。但是配戴舒適性差,組織缺氧易致角膜水腫。
2. 透氧硬性接觸鏡 復合材料制成,有高度透氧性,改善了角膜代謝狀態,因而配戴舒適度高,是治療圓錐角膜的首選治療措施,分為日戴型和全天戴兩型。
(二)軟性接觸鏡
1.美容軟性接觸鏡 由HEMA制成,鏡體富彈性,更適合角膜彎曲界面,使用舒適性好。鏡片中加入柱鏡后可矯正規則散光,對不規則散光治療效果差,不同類型水凝膠接觸鏡透氧性和含水量不同。
2.治療性軟性接觸鏡 治療外眼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為角膜提供保護屏障,防止暴露、倒睫帶來的角膜損害,高含水鏡片可治療上皮反復剝脫,低含水鏡片治療角膜穿孔或創口滲漏。
二、接觸鏡引起的并發癥
近年,角膜接觸鏡在臨床上使用較多,而且接觸鏡直接貼附在角膜上,相應的并發癥也產生。此外鏡片的質量,適應癥的選擇,持續戴鏡時間,乃至戴取鏡片和清洗消毒方法,個人衛生習慣等,都可能對角膜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并發癥大多數較輕微,但少數可非常嚴重,甚至威脅視力。
三、接觸鏡本身引起的并發癥
1、鏡片缺陷 盡管鏡片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是非常嚴格的,但由于鏡片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屈光度、鏡片曲率等原因仍可能吸附眼局部物質,另外,一些細微的缺損,如小凹或表面不規則也可引起鏡片表面沉積物形成,進而損害鏡片。此外戴用時間延長,多次的清潔、消毒等,可加快鏡片的老化,這些因素均可損壞鏡片,從而導致病人的不適。
2、鏡片沉積物 可分為無機性、有機性或混合性。蛋白質沉著物最常見,外觀上表現為鏡片表層出現菲薄半透明的乳白色物。此外,鏡片表面還可出現粘液性及脂質沉積物。粘液來源于結膜表面的杯狀細胞,粘液沉積物有時還混合有鈣質。脂質沉積于鏡片表面使鏡片具有油脂樣外觀,它可能來自瞼板腺。鏡片沉積物除影響鏡片透明性外,還引起配戴不適。
四、接觸鏡引起的角、結膜異常
1. 中毒性結膜炎 用于清潔或浸泡保存接觸鏡的溶液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可引起結膜充血、點狀上皮染色或上皮糜爛。
2. 過敏反應 鏡片清潔、保存液中的某些成分(如汞劑)可引起遲發型變態反應,表現為結膜充血,上皮點狀角膜炎,甚至可引起上皮下浸潤混濁。
3. 巨乳頭性結膜炎 可發生于任何類型的接觸鏡,但主要見于戴軟性接觸鏡患者。表現為上瞼結膜面出現巨大乳頭狀增生。可能是機體對鏡片及附著物的過敏反應。一旦發生這一并發癥應考慮停止戴鏡,甚至需脫敏制劑治療。
4. 角膜上皮損害 由于戴鏡時間過長,上皮缺氧,局部代謝產物積聚所致。可出現角膜中央上皮水腫,表現為灰白色混濁,戴硬性接觸鏡者更為多見。上皮水腫引起視力模糊,可持續數小時甚至可發展為上皮壞死,或上皮糜爛。
5. 角膜基質浸潤 可為無菌性,呈灰白色混濁,多位于角膜周邊部,與缺氧、化學物質刺激有關。
6. 角膜內皮變化 任何類型的接觸鏡均可引起角膜內皮的變化,但日戴型透氧性良好的鏡片引起的變化較輕微。可能與缺氧及角膜基質中酸性物質增多有關。表現為內皮細胞大小不均,出現巨大細胞,失去六角形細胞的形態。內皮細胞形態改變大多為可逆性,停止戴鏡后可恢復。
7. 角膜新生血管 戴軟性角膜接觸鏡的病人常出現角膜周邊部的新生血管。一般位于淺層,不超過2 mm。長期戴接觸鏡還可引起深基質層新生血管。可能由于缺氧引起血管生長因子等釋放,促進新生血管形成。
8. 感染性角膜炎 戴用時間過長、夜間戴用、鏡片透氧性差或壓迫過緊是導致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感染性角膜炎發病率大約為0.63/10000,而在角膜接觸鏡使用人群中發病率為3.4/10000。最常見者為細菌性角膜潰瘍,也可為真菌性或棘阿米巴性角膜潰瘍。感染性角膜炎是接觸鏡的嚴重并發癥,應按化膿性角膜炎的治療原則給予處理。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燕君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