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誘導的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對患有眼疾的大鼠進行治療后,大鼠的視力出現明顯好轉。該研究意味著干細胞療法或可成為治療人類老年黃斑變性(macular degeneration)的潛在療法。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PloS One》和《Stem Cells》雜志上。
在該試驗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大鼠攜帶一個突變基因,該突變基因能使大鼠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al ,RPE)細胞缺失,導致光感受器——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死亡,進而導致失明。該實驗中所用到的人類RPE細胞來自于誘導的多能干細胞。
加州大學的Amanda Carr等人將利用iPS細胞分化的RPE細胞通過手術導入到大鼠視網膜中,這些大鼠的光感受器已經發生退化,但視力還喪失。試驗后,研究人員發現,接受移植的大鼠比對照組的大鼠(未移植RPE細胞)能夠更有效地將視覺焦點集中到移動的物體上。
第一作者Dave Buchholz解釋說, RPE細胞對人類視力來水非常重要,若RPE確實,則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等感受器將會死亡,導致失明,這也是人類黃斑變性的基本病變過程,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可以通過誘導的多能干細胞分化出的RPE細胞對這種病癥進行治療。而且,利用來自于患者自身的誘導干細胞能夠有效地防止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林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