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達10%,醫生提醒要及早篩查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眼科的一份調查顯示,在該院去年篩查的300多名早產兒中,10%的人出現了視網膜病變。專家指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根本原因是早產和低體重,體重小于1000克的早產兒發病率為60%-80%,體重小于1500克的早產兒發病率為20%-40%,高濃度的氧氣吸入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達10%,醫生提醒要及早篩查
去年8月,高先生兩口子喜添男丁,夫妻倆為了這寶貝兒子傾注了不少心血。雖說孩子早產了2個月,但經過家人的悉心照顧,孩子被養得白白胖胖的,特別招人喜歡。但不知為什么,去年10月,高先生發現孩子的眼睛有點不對勁,右眼出現紅腫,于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孩子已經出現了視網膜嚴重病變,由于沒有及時接受篩查和治療,最終導致孩子失明了。
■調查結果
早產兒發病率達10%
像高先生兒子的這種狀況并非個案。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眼科近日公布了一份調查資料,在該院去年篩查的300多名早產兒中,31人出現了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約占10%。其中,病情嚴重的8名本地早產兒得到了及時治療,視力得到挽救,可是另外2名外地患兒,由于到醫院檢查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結果終生失明了。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和新生兒搶救、監護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早產兒得以存活下來,因此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嬰兒也將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視力2020項目”已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認定為高、中水平收入國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
■病變根源
早產和低體重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因較復雜,根本原因是早產和低體重,體重小于1000克的早產兒發病率為60%-80%,體重小于1500克的早產兒發病率為20%-40%,高濃度的氧氣吸入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還有遺傳、感染、酸中毒、貧血等多種影響因素。
正常分娩的新生兒,一般在媽媽懷孕后40周出生,此時嬰兒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早產兒出生時,視網膜沒有發育成熟,出生后視網膜雖然還會繼續發育,但卻很容易發生病變。另外,對早產兒的用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來說對早產兒用氧過度或過濃會引起血管收縮,在視網膜沒長好血管的地方就會出現缺氧,促使血管亂長,引發病變。這也是近幾年不少家長與醫院經常發生糾紛的地方,因此,國家衛生部也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對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規定。
■專家提醒
盡早篩查預防
據介紹,目前衛生部已發布的《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中規定“對出生體重<2000克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開始進行眼底病變篩查,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首次檢查應在出生后4周-6周或矯正胎齡32周開始”。
若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治療上會有很好的效果,基本上通過激光或手術治療,能使患兒視力完全不受影響。他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對很多早產兒進行跟蹤,在臨床中,早產兒生長到37周、38周是病變的高發期。但對一些早產兒來說,38周之后的時間也不能疏忽。在熊永強的患者中就有一個新生兒,到44周后才出現了病變癥狀,由于第一時間得到了治療,這孩子的眼睛沒有受到影響。
減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致盲重在定期隨診,早發現早治療,許多病變可以治愈。但是,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疾病進入晚期,患兒喪失了手術的機會,最終可能會視力喪失,眼球萎縮,留下終生遺憾。
(責任編輯:黃捷慧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