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療法治療嬰兒濕疹
濕疹是小兒常見皮膚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濕邪引起,以出現各種疾病的瘙癢性皮疹為持征。主要表現為皮紅起疹、瘙癢不休,嚴重時可發展為膿包、潰瘍。嬰兒濕疹見于6個月內,旦人工喂養的孩子易患此病。
推拿療法:
1、患濕疹的患兒,可分推陰陽3分鐘,補脾經2分鐘,逆運內八卦2分鐘,推掐四橫紋3分鐘,揉小天心3分鐘,揉外勞宮5分鐘。
2、揉一窩風5分鐘,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分鐘,揉風市2分鐘,上述療法每日1次,3周為一療程。
特效穴位:
1、血海穴
屬足太陰脾經經脈穴位,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父母用大拇指垂直按壓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腳穴位各按壓3~5分鐘。
2、陰陵泉穴
屬足少陽膽經經脈的穴位,在人體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的腓骨小頭稍前的凹陷中。
父母彎曲大拇指,指腹垂直揉按穴道,有酸脹痛的感覺,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鐘左后右。
3、三陰交穴
屬足太陰脾經經脈的穴位,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父母以大拇指指尖垂直按壓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足各揉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發病原因不同,濕疹推拿的治療手法也有相應的差異,要因人而異,作為普通百姓,在難以辨別濕疹的具體證型時,可咨詢相關科室的醫師后再進行推拿。
嬰幼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頑固性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以皮膚發紅瘙癢為最初表現,摩擦或搔抓后會出現小米粒樣皮疹,然后逐步變為水泡,水泡破后會有大量黃色液體流出。中醫采用濕疹靈外洗治療嬰幼兒濕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濕疹靈
藥物組成:芥穗、防風、蒼術、連翹、威靈仙、五倍子、大黃、白芷、白鮮皮。加水1000~2000毫升,煎至500~l000毫升,濾去藥渣,藥汁冷卻至皮膚表面溫度備用。根據病程長短,皮損程度及面積大小決定用藥量和次數,每日1劑,分2次外洗,每次洗20~30分鐘,藥液溫度以皮溫為宜,一般最少為3劑,最多為8劑,平均為6劑。
臨床療效
以瘙癢消失,滲出停止,癡皮脫落,創面完全愈合為治愈;以瘙癢減輕,滲出減少,癡皮變薄,創面基本愈合為有效;以瘙癢雖然減輕但其他改變不明顯或無改變為無效。30例患兒(于翠杰:濕疹靈外洗治療嬰幼兒濕疹30例)經濕疹靈外洗治療,除1例無效,2有效例外,其余27例均治愈,治愈率為90.0%,總有效率為96.7%。治療天數,輕者一般2~3日,重者4~5日即可見到瘙癢明顯減輕,繼而滲出減少,痂皮變薄,以至逐漸脫落,長出細嫩上皮,趨向痊愈。
在治療嬰兒濕疹時,中醫認為宜疏風清熱利濕,健脾消導,一般會選用消風導赤湯加減:桑葉3克,菊花3克,金銀花6克,苦參3克,熟大黃2克,生甘草3克,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
脂溢性者可加地骨皮6克,生山楂3克,生地5克,蛇舌草3克;滲出者加車前子6克,茯苓皮5克,蒼術3克,黃柏2克;干燥者加麥冬4克,黃精3克,太子參2克,白茅根5克。
由于嬰兒濕疹多與消化不良有關,故內服之品不宜苦寒過多,應以甘寒清熱為主,佐以健脾消導,可加炒麥芽、炒薏米、炒山藥、炒萊菔子。
中成藥可用:小兒健膚糖漿、小兒香橘丹、導赤丹、王氏保赤丸。
外用藥:滲出和脂溢性者可用蛋黃油外擦,每天3~4次,干性者可用黃連。
溫馨提示:中醫認為嬰兒濕疹多因胎中遺熱遺毒,或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內蘊濕熱,外受風濕熱邪而致。治療過程中飲食也要多加注意。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成艷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如何選擇治療濕疹的好醫院
2024-10-24天冷生凍瘡,能用肝素鈉乳膏嗎?
2024-10-24手指長小白泡且癢,能否用藥及用何藥?
2024-10-24頭發細軟油膩且有白發能否用胱氨酸
2024-10-24女性腰難受、盜汗且脫發嚴重能吃知柏地
2024-10-24三個月寶寶濕疹反復,求無激素無副作用
2024-10-24酮康他索乳膏的功效及效果如何?
2024-10-24西區治療痤瘡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哪些人群易感染帶狀皰疹病毒?預防措施在這里
2024-10-28腋下有異味是怎么回事?有這4大原因
2024-10-28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